这么做可以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解决掉投靠的黄巾大部队中意见不统一的人,从而剪除掌控军卒的阻碍力量,二是可以消减掉管亥的统治实力,从而稳定阙宣的政权。
除了这一方发外,阙宣还利用自己所得的巨量物资,许以高官厚禄来拉拢管亥手下的将校头目。
跟着管亥的黄巾大多都是青州地区成为蛾贼数年之久的人,他们对于大汉的众臣几乎没有。对于阙宣的拉拢,很多人在历经战败,四处逃遁无果之后,慢慢的动摇了自己的意志,逐渐被腐蚀。
仅仅十余天的时间,管亥手下除了数个人没有投靠于他,其余的大部分人都投靠了阙宣。
阙宣的动作如此之快出乎管亥的预料。管亥原先还想,在如今大敌当前的情况下,阙宣会按耐住自己的私心,先应付北方的危机,可没想到如今这个节骨眼上,阙宣还在不择手段的夺取他的军权。
本来要是阙宣先处理了北方刘备的威胁,管亥还想依靠自己在黄巾军中的势力,重新脱离阙宣,然后逃到兖州的泰山郡去。可现在阙宣迅速的处理方法,让管亥的打算落空了。
一山不容二虎,这是管亥早就知道的事情,他知道,若自己的势力被阙宣夺取之后,阙宣定然不会放过他这么个大威胁在身边。
要是刘备真个被打退,那等过了一段时间,阙宣稳住了投靠的黄巾之后,他管亥就会被用随意什么一个小手段解决掉。他的部下也不会因此而和新的渠帅——天子翻脸。
分析了自己的处境,管亥非常惧怕,想到胆颤心惊的生活下去不是个好主意,还不如放手一搏。他开始联络起自己投靠阙宣的部将来。
本身管亥所部投靠阙宣就是无奈之举,加上管亥对待部下不错,很多人本不愿抛弃管亥,接到管亥的密信,一个个都举棋不定。
管亥的想法是联络投靠阙宣的部队,趁着阙宣毫无准备的时候,先下手为强,直接控制住阙宣的部队,然后杀了阙宣,占据琅邪国南方,取而代之。
这个计策想要成功,就必须能够一次性将阙宣的领导层一网打尽,而且需要士卒分布在阙宣大军周边,等情况有变的时候,先控制住高层,然后梳理军队。
可惜管亥的部将中,只有管亥本人能够见到阙宣,而且每次见面都是阙宣下诏,管亥根本没办法带着军卒接近阙宣,实行政变。
12月下旬,管亥心生一计,开始了实行他夺取阙宣权柄的计策。
管亥本来是没什么好办法汇聚阙宣的大将,然后又令他的部队分散靠近到黄巾军周边的。可是在看到阙宣派来监视他的人之后,管亥有了计策。
那阙宣对管亥多有防备,管亥的风吹草动都会传到阙宣的耳中。若是管亥私下里在谋划夺取并阳、临沂两地,阙宣肯定非常重视。加上因为没有证据,阙宣定然会找自己的大将相商,好处理管亥的问题。
如今管亥黄巾新投,他们必然要先有证据,不敢立刻过河拆桥,抓捕黄巾将领。这样一来,对黄巾的防范就要加大,阙宣势必要分散军队,分兵监视黄巾军各部,以防管亥真的谋反。
由此本身非常为难的两个条件即可一次性做到。而且完成的还会非常的完美。只要管亥让军中传出流言,又让被他说动的将领前去与阙宣告密,都不用专门布置冲击县府的士卒,依靠黄巾告密将领,即可把阙宣上层一网打尽。
当然告密一事也不是真个去告密,而是以传言、看见、听说为名目,让阙宣自己心生疑窦,不知所措。
12月22日,徐州北,琅邪国南部,并阳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新投靠阙宣的黄巾渠帅管亥揭破阙宣表面接纳黄巾,暗地里欲将他们送给刘备以此避祸的阴谋,兴义师,斩不义之人阙宣于西城城门口,尽数阙宣十大罪,夺取阙宣的根基,复喊出黄巾口号,欲以此抗击刘备,这一手反客为主让注视着徐州局势的各路人马全都不得不说一声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