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北京,回到志愿军司令部,黄峙博才感受到了压力。
当着傅秀波的面答应下来,绝对不是一句戏言。可是对于现在的志愿军来说,攻打汉城等于痴人说梦。
题摆在面前,黄峙博根本绕不过去。
大的问题,还是后勤保障。
相对而言,兵员还是小事。
虽然七个集团军的作战伤亡都不小,特别是第二十四集团军、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五十四集团军,减员率分别达到百分之、百分之五十三与百分之四十七。但是通过某些应急手段,能够为这些部队补充一些兵力,比如从第十五空降军抽调部分官兵,让伤愈的轻伤员归队等等。
按照戚凯威统计的数据,在不从国内调遣兵员的情况下,能在五天之内为前线作战部队补充七千八百名官兵,其中八成为伤愈的轻伤员,而且以第一次战役中的轻伤员为主。此外还能从后勤部队抽调大约一万二千名官兵,只是得在朝鲜做更大范围的动员,来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万幸的是,动员朝鲜军民的问题还不大。
志愿军光复平壤后,朝鲜军民信心大振,不但人民军更加积极,连自发协助志愿军作战的民众也更加踊跃了。
别的不说,二十六日,第2步兵旅投降的消息传开后,朝鲜各地就有将近一百万民众到征兵站与志愿军驻地报到,要求参军报效国家,这其中还有不少女性。一些上了年纪的朝鲜民众没办法参军,也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结束之后,新义州的市民就向志愿军捐赠了两万套棉服。虽然志愿军并不需要朝鲜人民的棉服,毕竟现在的中国并不缺乏这些基础性战略物资,而且志愿军的标准冬季作战服是用化纤制造的,不但更保暖,还更加轻便,但是朝鲜民众的行动,足以让志愿军官兵相信,他们不是在为陌生的邻居作战,而是在为朋友作战。
按照戚凯威的估计,如果进行大范围动员的话,至少能调动两百万劳动力。
这个规模,绝对不小。
重要的是,在动员的朝鲜劳动力中,有不少青壮年,即便是女性,也能在后勤保障工作中发挥作用。志愿军要做的,只是尽快让这些朝鲜民众学会如何驾驶车辆,以及如何搬运易损的作战物资。
这些都是小事,或者说是技能活,不存在难度。
真正的问题,就在后勤保障上,准确的说是缺乏作战物资。
第二次战役结束的时候,前线部队几乎用光了弹药。为了运送更多的弹药,还不得不减少粮食等生活物资的运输量。以当时的情况,如果联军没有在二十三日投降,而是拖到二十五日之后,志愿军很有可能无功而返。
几天下来,志愿军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物资送到前线部队手里。
黄峙博在二十六日夜间回到志愿军司令部的时候,补给工作正在进行,前线部队获得了最急需的生活物资,以及为即将到来的严冬准备的冬季作战被服,可是运送到位的作战物资却非常有限。
按照戚凯威拿到的统计报告,当时黄峙博动员的四个集团军只获得了不足三天的作战物资,特别是装甲部队急需的燃料,储备量非常有限。
事实上,这也正是按照攻打开城准备的。
按照黄峙博的预先安排,志愿军越过三八线后,不会立即向首尔挺进,而会在三八线附近设立防线,以包围的方式,迫使开城守军缴械投降。如此一来,三天的作战物资也足够用了。
打起来后,后勤保障不会断,前线部队能够获得补给。
以志愿军的战斗力,在三天内击溃开城外围的韩军,应该不是大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志愿军不但要打下开城,还要在美军完成集结之前攻占首尔,而三天的作战物资,别说攻占首尔,能不能打到首尔都是个问题。
此外,新的任务,也会对进攻战术造成影响。
开城是朝鲜南部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据点,也是三八线以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如果不向南挺进,志愿军不用考虑立即攻占开城,反正包围开城就是为了攻占开城。可是要向南进军的话,就得考虑尽快攻占开城,打通交通大动脉,让作战部队获得更加可靠的保障,也让进攻更加持久。
如此一来,在攻打首尔之前,就得打下开城。
包围显然行不通,只能强攻。
部队的战斗力不是问题,关键是强攻开城必然消耗大量作战物资,即便能打下来,也不见得能够向首尔进军。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说什么都等于零。
“不是我没有信心,这是现实困难。”戚凯威叹了口气,说道,“志愿军再能打,也不能饿着肚皮作战。三天的进攻结束之后,就算打下了开城,也需要一周左右,才能做好攻打首尔的准备。从时间上计算,这个时候美军的两个装甲师已经完成集结了,而我们的作战部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充。如果在大首尔地区与美军的装甲部队作战,不但部队的伤亡与损失会非常巨大,还无法保证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