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总统授权后,钱德勒兑现了承诺。
在第一轮谈判中,钱德勒就答应了喜田多一郎提出的几乎所有要求,而且还做出了一些额外保证,比如情报支援。
喜田多一郎不是笨蛋,趁此机会为日本争取了一切能够争取的东西。
只是,喜田多一郎严重缺乏远见。
在与钱德勒会谈的时候,喜田多一郎提出的要求,几乎都局限在空中力量上,而没有过多的考虑海上作战。
当然,这并不表明喜田多一郎没有提出多少要求。
喜田多一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获得美军的f-22,而且是进行了全面改进的第五批次。
钱德勒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下来,仅此就能证明美国推动战争的决心。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f-22有三个批次,其中第一批次只有部分战斗力,第二批次拥有完备的制空能力,第三批次针对多用途性做了改进。没有第二次朝鲜战争,f-22的改进工作到此为止。
第二次朝鲜战争中,f-22的性能缺陷暴露了出来。
虽然第三批次的f-22已经具备了对地打击能力,能够使用九百磅级弹药,但是其多用途能力仍然不够突出,很难执行防区外打击任务。在f-22夺取了制空权,作战能力有剩余的情况下,联军仍然得用突防能力有限的第三代战斗机执行打击任务,结果在志愿军的防空火力网里损失了大量战斗机。
f-22的第四批次,就是针对多用途性做了更加彻底的改进。
让f-22重新上天的还是第五批次,即针对电磁战能力进行的全面改进。
到二零一八年底,美军的所有f-22都达到了第五批次的标准,之前服役的战斗机全部完成了改造工作。
只是,在对外销售时,美国有所保留。
当时卖给日本的是第三批次的f-22,即便是出售给以色列的,也只是第四批次,而不是最好的第五批次。
按照美国的军火销售政策,要到第五代重型战斗机问世,才会出售第五批次的f-22。
严格说来,第五批次的f-22应该变更代号,比如f-22b,或者为了避免与fb-22混淆而用f-22做代号。但是为了推销f-22,美国空军配合军火商,故意混淆战斗机代号,不然其他国家肯定不会花巨资采购f-22。
比起前四个批次,第五批次的f-22的改进非常彻底。
除了增添电磁对抗系统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动力系统。在美国空军中,f-22的主力发动机不再是f-119,而是在定型竞争中败下阵来的f-120,而且是这种发动机的全面改进型号。
f-120在竞争中败给f-119,不是不够先进,而是不太可靠。
作为变循环发动机,f-120的初始就比f-119高得多,而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技术不够成熟、可靠性非常低。因为在f-22服役初期,没有一种战斗机可以与之抗衡,所以使用更加可靠的发动机,不但能够达到战斗机的设计指标,还能减少使用中的麻烦、以及维护费用。
美国空军的选择并没错,如果发动机出了问题,战斗机就得停飞。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f-15刚服役的时候,就因为f-109的可靠性太低,曾经数次大规模停飞,直到美国空军引入竞争机制,选择f-110为备用发动机,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也促使军火商花大力气改进f-109。
问题是,受基本结构限制,f-119的改进余地肯定不如f-120。
在美国空军认识到了战斗机机动性能的重要性之后,肯定需要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加上第五批次增加的设备重量,更需要一种大推力发动机来提高f-22的机动性,至少不能因为增加了设备重量而导致机动性降低。
这个机会,让f-120起死回生。
虽然美国从未公布f-120-800的具体性能指标,但是第四批次f-22采用的f-119-600的最大加力推力就达到了一百八十三千牛,超过了采用同样核心机的f-135-400型,成为当时推力最大的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美军放弃f-119-600,选用f-120-800,表明这种发动机的推力更大。
即便不是更大,而是相当,第五批次f-22的机动性能也远超以往。
按照外界估计,在增加了电磁对抗系统之后,第五批次f-22的空重由第四批次的十六吨增加到了十七点五吨,标准状态时的空战重量为二十三吨,因此其空战推重比在一点五以上,比第三批次提高了百分之十五。如果按照战斗机空重增加的幅度计算,f-120-800的推力比f-119-600增加了百分之十左右,空战推重比接近一点七。与之相比,即便是采用新式发动机的j-20也差了很大一截。要知道,s-15的设计指标仅仅是让j-20的空战推重比达到一点四五,勉强超过第三批次f-22。采用117s发动机的j-11,空战推重比仅有一点三左右。
美国的技术实力不容低估,其在航空领域数十年的积累,足以傲视全球。
如此先进的战斗机,自然没有理由首先提供给其他国家,哪怕是最要好的盟国。
现在,美国答应出售第五批次f-22,而且是直接出售美军现有装备,而不是让日本排队等候,表明美国非常希望日本扭转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