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远军使,灵州巡检董遵诲面带着不可置信的神色,又将陈德以箭射上来的军书读了一遍,然后将它交给林中。自从逃回灵州城之后,董遵诲日夜都担心陈德大军攻城,城内现在可战之兵不足两千,而且对陈德汉军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派往汴梁求救的信使已经有十几拨,回来的消息却是赵光义严厉的申斥,朝廷禁军正在全力以赴准备攻打太原,怎么可能为了灵州掉转矛头向西,契丹人驻扎在燕云十六州的数万铁骑难道是吃素的吗?
“大人,看来这陈德是真心想要求和的。”林中细细地读完了陈德的修书,沉声道。董遵诲兵败凉州后,部下心腹将领非死即降,这林中恰好一路追随保护,董遵诲回灵州后,逐渐对他加以倚重。“灵州兵少,陈德大兵压境,在朝廷旨意下来之前,当与之虚以逶迤,免得激怒于他,玉石俱焚。”林中小心地建议道,私自与敌方媾和乃是大罪,可形势比人强,陈德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激烈的攻城动作,但从城上看,河西军日夜都在城下打造攻城器械,大小石弹堆积如山,据来回信使禀报,陈德还派出骑兵控制了灵州向东向南数百里的广大地方,若不是他投鼠忌器,只怕灵州早已不是大宋疆土。
“他是担心留在岚州的眷属安危罢了。”董遵诲叹道,“弃岚州而取河西,以小搏大,居然让他成事。此人若是不除,只怕从此蛟龙入海,再不可制。朝廷是不会轻允和谈的。”他转头向林中苦笑道,“那领兵围岚州的田钦祚是个刻薄之人,如今情势,岚州必不可保,田钦祚若是接下来做出什么过分之事,只怕我灵州数万军民,就要为陈德留在岚州的眷属陪葬。罢了,我且修书一封,先将陈德的求和信报知朝廷吧。”董遵诲行伍出身,自然是不通文墨的,原先的负责为他写东西的属吏陷在凉州没有跑出来,便由林中捉刀,奏折中苦口婆心地向朝廷陈诉了西北情势,吐蕃、回鹘、党项各部都已被陈德收拾过一遍,眼下朝廷如果一意与之决裂,则无异于将西北拱手让人,陕西五道立刻成为前线,将要遭受陈德所部长年累月的骚扰。
为了说动朝廷,林中还刻意加上了自己的分析,眼下朝廷将要大举用兵于太原,进而收复燕云,实在没有必要在西北树下陈德这个宿敌,既然他有臣服之心,不妨姑且优柔,待得东面平太原,败契丹之后,朝廷禁军转而向西,凭借着灵州的有利地势和中原朝廷在西北各番部中间的巨大威望,平灭陈德所部汉军乃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完书信后,林中给董遵诲读了一遍,董遵诲点点头道:“未想到林校尉倒是个秀才,把话说得这般通透。这军书便这样发出吧。”居然一字未改,便取过自己的大印,小心翼翼地将奏折用过了印,然后和陈德的求和信一起装入封袋之中,外面用火漆封好后又盖了一次封印,最后交给信使发出。
遥望着信使快马加鞭往东而去,陈德所部骑兵也不阻拦,董遵诲叹道:“这陈德也是个人物,若他真心归顺,倒也是朝廷之福。”
董遵诲使用的最快的驿使,一路不停地换人换马,灵州与长安距离七百里,长安与开封又有一千余里,这军书连同陈德的信函,只用三日便摆到了宋皇赵光义的案头。
比起一年之前,已经昭告天下改名赵炅的赵光义重将陈德的信函放下。《素问》曰“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赵光义给自己改了这个名字,私心底下未尝没有驱除登基以来无数让他头痛的繁琐政事的原因。不过在台阶下面侍立的赵普、曹彬、王侁眼中,时年38岁的皇帝陛下春秋正盛,处理政事也显露出过人的精力。
这两年来,大力取用提拔新科士子,将他们安排到新兴帝国的各个重要岗位,逐步更替了老迈的官僚。新上任的士子虽然未必有料理民政的真本事,对将他们一手简拔出来的皇帝的忠心却是无可怀疑的,这一点从每天皇帝陛下案头上各地不断送上来堆积如山的奏折可以看出来。
禁军的选练也在加速进行,太祖去世时,全国禁军仅有十九万三千人,这两年又新募了十万禁军士卒在京师加紧操演。同时,许多元勋宿将节度使被罢黜,太祖时代的禁军重奖陆续被派出京师分镇四方,而陛下的藩邸旧人则不断安插到京师军中,大宋军方在短短两年内已然吐故纳新,彻底消除了军队中的不安定因素,大宋江山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