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铁血大明 > 第214章 激战一片石

第214章 激战一片石

第214章 激战一片石

山海关。

当南京因为拥立新帝闹得沸反盈天的时候,流贼和吴三桂却在一片石激战了整整五天。

六天前,李自成率领十万精锐流贼赶到永平,与李过、李岩的万余残兵汇合,旋即兵分两路,由侄子李双喜领军两万佯攻山海关,而他自己则亲领近十万大军猛攻一片石。

一片石是山海关北面长城的隘口,李自成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贼寇了,战术上极为老到,他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先突破防御相对薄弱的一片石隘口,然后从关外对山海关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度,这一招无疑是很厉害的,因为流贼拥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

不过吴三桂更不是个善茬,通过对山海关正面流贼的观察,他准确地判断出了流贼的意图,把重兵集结在了一片石隘口,来了个针尖对麦芒,流贼大军于次日对山海关和一片石隘口同时起进攻,却遭到了关宁军的迎头痛击。

五天激战下来,两军都死伤惨重,关宁军虽然有长城天险可以凭据,但此时的流贼大军已经今非昔比,这十万流贼不但身经百战,而且装备也极为精良,阵容中有骑兵、弓箭手、长枪兵、刀盾手等完善的配置,甚至还从北京城拉来了十几门红夷大炮。

一片石隘口的关门很快就被红夷大炮轰烂,流贼大军蜂拥而上,两军在城门洞子展开了殊死搏杀,五天下来,城门内外就遗尸近万具,两军将士的尸体几乎充塞了整个关门,腐尸出的恶臭千步之外都中人欲呕。

“轰轰轰……”

十几声炮声之后,紧接着就是一阵剧烈的地魂山摇,堵塞住城门的尸体霎时就被红夷大炮打出的实心铁弹炸得尸肉横飞,关宁军连夜在城门沿内堆砌起来的简易城墙也被炸成了一片废墟,呆在城墙下的好几十名关宁军将士顷刻间被活埋在了断垣残壁之下。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流贼大军蜂拥而来,再次向一片石隘口动了猛攻!

一片石隘口的垛堞上,吴三桂圆瞪着血红的眸子,恶狠狠地盯着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流贼,几乎咬碎了钢牙,他已经整整六天没睡个好觉了,自从流贼大军杀到一片石,他就再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但是,吴三桂不困,相反他还感到一种变态的亢奋!

流贼的强悍远远超出吴三桂的预料,早在三五年前,这伙流贼还不过是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那时候,随便哪支大明官军都能把他们打个落花流水,而关宁军在大明朝所有官军中是战斗力最强的,那时候流贼算个啥?

然而,这才过了几年时间,流贼的战斗力就有了质的飞跃!在一片石城门洞子里的恶斗,大明朝最为精锐的关宁军居然吃了流贼的大亏!这五天激战下来,流贼不过阵亡了四千多人,而关宁军却足足阵亡了八千多人!

关宁军依仗着长城天险,阵亡比例却是流贼的两倍,吴三桂手扶垛堞,在心里暗暗叹息,要是能把山海关上的十尊红夷大炮调到一片石来就好了,要是有了这十尊红夷炮,流贼还敢这样肆无忌惮地蜂拥而上吗?

“流贼上来了!”

“弟兄们,快打起精神来!”

“该死的,动作快点,把那堆石头抬到城头上来!”

“说你呢,别他妈的躺在地上装死,小心老子踢爆你的卵蛋!”

关墙上再次喧哗起来,被吴三桂征调来协助守城的民夫开始紧张地往关墙搬运擂木滚石,关宁军的弓箭手们仍旧躲在藏兵洞里没出来,长枪兵和刀盾手则冷静地靠坐在垛堞后面,尽量把自己的身体与垛堞贴紧。

几名家丁拥了上来,用身体挡在了吴三桂跟前,纷纷举起了手里的大盾。

在家丁们举起大盾之前,吴三桂看到远处的天际已经腾起了一片“飞蝗”,正向着隘口呼啸而来,那当然不是什么“飞蝗”,那是流贼弓箭手射来的箭雨!吴三桂怎么也没有想到,该死的流贼居然有这么多的弓箭手。

这五天激战,就是这群流贼弓箭手让关宁军吃足了苦头,阵亡的八千多人有大半就是死在流贼的箭雨之下。

“嗷呀呀……”

“啊哈哈……”

铺天盖地的嘶吼声中,数千流贼就像嗅到血腥味的野兽狂奔而至,数百名身披重甲的精锐流贼直接向城门洞子起了冲击,与抢先一步守在城门洞子里的数百名精锐关宁军狠狠撞在一起,人体撞击声,利刃刺透重甲的碜人声,还有惨烈的嚎叫声霎时响彻城门内外。

狭窄的城门洞子成了最血腥的绞肉机!

在这里,流贼和关宁军根本就不用多想,也由不得他们多想,他们只来得及做出一个动作,那就是把手里的钢刀和长矛刺向对手,做完这个动作之后,不管你有多强悍,都很难再有活命的机会了。

这完全是以命博命的打法,比拼的就是两军的精神和意志,就看谁更不怕死!如果有一方受不了这种没有活命机会的杀戮而精神崩溃,那么离溃败也就不远了,不过到目前为止,流贼和关宁军都还没有崩溃。

除了向城门洞子起猛攻外,流贼还用几百架简易的云梯同时向长城的城墙起进攻,在流贼进攻的同时,弓箭手的箭雨并没有丝毫的停歇,仍旧一拨接一拨地倾泄在关墙上,关墙上的关宁军往往才刚冒头,很快就被射成了刺猬。

但就算被射成刺猬,关宁军也不敢不冒头,流贼都已经冲到城墙下了,云梯也架起来了,他们要是再不冒头反击,让流贼杀上了城墙,那这仗也就不用打了,一片石隘口一旦失守,山海关肯定也守不住了。

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白热化,李自成这个草寇自有草寇的逻辑。

流贼可能是过惯了穷日子,穷怕了,所以一旦拥有强大而又精锐的弓箭手之后,就撒着欢儿地用,一点也没有吝啬箭矢的意思,流贼对生命的漠视也到了令人指的地步,有几处城墙流贼都登上了城头,可流贼弓箭手的箭雨还在进行无差别地覆盖!

不少流贼倒在了自己人的箭雨下,可倒下的关宁军更多。

眼看着关宁军一片片地倒下,吴三桂忧愤交加,一拳重重地捶在垛堞的石砖上,在他看来流贼的这种打法完全就是瞎胡闹,一点章法都没有。

假如由吴三桂指挥流贼大军来进攻,他会让弓箭手和步兵的进攻交替进行,这样的杀伤效果会更佳,自己人的伤亡会更小,同时再把大军分成几个梯次,每次进攻只投入一个梯次,中间有佯攻,有强攻,佯攻能麻痹守军的意志,强攻则能杀守军个措手不及,这样的攻击效果才会更好。

但闯贼则完全不是这套打法,这贼寇一上来就是不间断的猛攻,大有一口气把关宁军打死的架势,对于手下将士死在自己人箭下也没有丝毫的怜悯,可就是这种没有章法的打法,却把吴三桂的关宁关打得损兵折将、死伤惨重。

“唉。”

吴三桂长长地叹了口气,回头望着辽东方向,心忖建奴要是再不到来,他和关宁军可真要交待在一片石隘口了。

多尔衮亲率的六万建奴先头大军已经进至沙河驿,距离山海关和一片石已经不足百里,不过多尔衮还是留了个心眼,多尔衮并没有完全听信吴三桂,他不能不防,这万一要是吴三桂和流贼串通好了演的一场好戏,那他多尔衮赔上的就不仅仅只是建奴的六万精锐,还有大清国的前途和命运。

所以,大军进至沙河驿就停了下来,多尔衮决定等后续的大军赶到后再继续前进,同时派出大量探马向山海关方向刺探,看看那里究竟有没有生激战?

派出去的探马当天晚上就回来了,声称山海关方向和一片石隘口方向都有杀伐声,尤其是一片石隘口方向更是杀声震天,有一骑探马还冒死登上了隘口附近的一座小山,现隘口内有两支军队正在激战,死伤累累,不像是在演戏。

得到消息的多尔衮振奋不已,看来吴三桂是真的和流贼反目了,这对大清国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利好消息。

【声明:皇太极在位时已经登基称帝,并改国号为“清”,所以文中的建奴自称大清。】

更令多尔衮喜出望外的是,当天晚上吴三桂居然只带着十几骑亲兵赶到了沙河驿,并向多尔衮递交了“国书”,以大明官方的名义正式邀请清军进关剿贼,多尔衮当然知道这封“国书”是吴三桂伪造的,崇祯都已经死了,哪来的大明国书?

不过,国书是真是假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清军终于有了进关的现由,有了吴三桂和关宁军的邀请,清军入关就成了剿灭流贼,替崇祯帝报仇的“仁义之师”,而不再是之前几次进关那样,是进关掳掠的蛮夷之师了。

一旦有了“仁义之师”这顶帽子,清军在进关之后受到的反抗就会微弱得多,鼎定中原也不再是个遥远的梦想了,借助范文程和宁完我这两个铁杆汉奸,以及后来的洪承畴,多尔衮对汉文化已经相当了解了。

在多尔衮看来,汉文化是个病态的文化,他们过于看重所谓的“三纲五常、礼仪廉耻”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在这方面,汉人一贯的表现就是斤斤计较,寸步不让,对于一些实际上的利益却又往往显得很慷慨。

打个比方,明廷的那些腐吏会为了大清究竟是大明的属国还是两个平起平坐的国家而吵上许多年,他们非要争个主属之分,为此不惜打上十几二十年的口水仗,可回过头来,大清军进关掳掠了几十万大明百姓和大量财产,他们却又能熟视无睹、安之如饴。

多尔衮打心眼里瞧不起这种病态的汉文化。

在多尔衮看来,不管是哪个民族,哪种文化,都应该像狼一样,谁强谁就是王,堂堂一个大明朝,连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子民都保护不了,还争个屁的大国名分?就算争来了大国名分,没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人家想侵略就侵略,又有个鸟用?

不过多尔衮也明白,大明是个庞大的帝国,远比他想象的要庞大,汉民族也是个庞大的民族,汉人的数量足足是满人的上千倍,大清要想入主中原,就只有利用病态的汉文化加强对汉人的控制,所以,吴三桂的邀请对于清军来说才会如此重要!

因为吴三桂代表的是故明的立场,有了吴三桂的“官方”邀请,大明残存的那批士林缙绅就不会在心理上排斥清军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时的清军不再是入侵者,而是为了大明赴国难的仁义之师了,这就为满清统治中原打下了基础。

一片石隘口内,流贼大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