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付红妆和刘兰两人,则在不远处望着这三个男人,眼神中尽是焦虑。
“啊?爷爷有什么心结?”钟石顿时愣住了,他望了望父亲钟建军,又看看大伯钟建国,两人均是摇了摇头,显然他们也不知道。
“我们猜想,可能是因为搬家的原因,又或者是因为你奶奶的原因,或许还有其他的原因,不过爸他就是不肯说,我们也没有办法。”
“是的,钟石,要不你去劝劝他吧。你小时候他最疼你了,或许你能让老人家说出来。”
“好吧,我试试。”钟石点了点头,给远处的刘兰和付红妆一个放心的眼神,就蹑手蹑脚地进了病房。
里面的病房有五十平米的空间,在房间的正中间摆放着一张宽大的病床,钟方卓正躺在床上熟睡着,在病床一侧挂着一袋盐水袋,另一侧则是几台叫不出名字的仪器,上面的屏幕正时刻地闪动着几个数据,床头则有着几个颜色不同的按钮,应该是供紧急呼叫用的。
钟石走到病床前,看着面色蜡黄、脸庞消瘦的钟方卓,心中只觉得一阵阵的愧疚。他之前一心想把家人送到香港来,忽略了老人家的某些固有的思想。事实上在很多人心中,故土难离的思想很是根深蒂固,根本没有办法清除。要是这次钟方卓有什么三长两短的话,钟石就难辞其咎了。
也许是睡得比较轻,也许是被外面的动静惊醒了,钟方卓慢慢地睁开眼睛,现钟石出现在他的床前,浑浊的眼睛里突然冒出一丝闪亮来。
“回来了?”钟方卓颤颤巍巍地伸出手,伸向这个最小的孙子。
“是啊,爷爷。”钟石赶紧快走两步,将钟方卓的手紧紧地握着。钟方卓的手很粗糙,也有些凉,钟石感受着手掌上的老茧,鼻子就是一酸,眼泪忍不住就要落了下来。
“哭什么,男儿流血不流泪。”钟方卓脸色就是一正,颇为严肃地说道。
“是,爷爷!”钟石别过脸去,他生怕自己会当场哭出声来。此时在他心中不住地自责,自己自从重生以来,就一直醉心于赚钱,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家庭的成员。在他没有重生的那个年代,他的父母早逝,使得他根本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成年后,他一直接受外国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子女基本上成年之后就脱离父母生活,只是在每年的圣诞、感恩节等几个可数的节日里才回家和父母团聚。
“是不是想知道爷爷有什么放不下的心愿?”钟方卓的脸上勉强露出一丝微笑,一句话就说破了钟石的心思。
“爷爷,您说什么呢。医生说您没什么大的毛病,只要休息几天就能出院了,您就不要胡思乱想了。”钟石赶紧擦了擦眼眶,转过头对钟方卓认真地说道。
“其实你还有个姑姑,这些事连你大伯、爸爸都知道。我这两年时常想到她,心中总觉得对不起她,只是不知道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钟方卓对钟石的劝说充耳不闻,自顾自地说道,“那是六零年吧,当时你姑姑只有十几岁,那个时候穷啊,好多人都饿死了,我们家也吃不饱,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将你姑姑送人了。现在想起来,总觉得对不起你姑姑。”
原来在三十年前,全国生了一场持续三年的“自然大灾害”,说是自然灾害,其实是几十年不遇的风调雨顺的年景,只是当时的当政者不顾自然规律,大搞政治运动,使得在全国范围内饿死了三千多万的人口。
在那个年代,甚至在某些地方生了“易子相食”的情况,其惨烈程度比某位冯姓导演拍摄的反映解放前的某场饥灾的电影还要更甚百倍。和电影里不同的是,这场灾难完全是人为所致,因为在那几年,整火车皮的食物被运往东欧作为国际援助的一部分,大把的金钱也被撒了出去,甚至连某些国家出于国际人道主义想要对华夏施以援手也被当政者冷血地拒绝。
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钟方卓夫妇在百般无奈之下,才将十岁大的钟石的姑姑送给了一个比较富裕的人家,当时钟石的姑姑还不清楚是个什么情况,听说能吃饱饭还很高兴,可到临别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要离开这个家,当时就哭得撕心裂肺,说什么都不肯走,最后还是被生拉硬拽才带走的。
“当时建国、建军两人在地里劳动,等他们回到家中,我和你奶奶骗他们说小妹饿死了,他们俩还哭了好一阵子,可事实上哪里是饿死了,是我们亲手将她送人了。你奶奶也是因为这个事情,最后临死的时候还念念不忘丫头,现在想来,真是作孽啊!”
说到这里,钟方卓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拉着钟石的手,哭得像个小孩子一样。
“爷爷,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钟石眼神坚定地说道。(新的精彩部分即将开始,作者正在加油码字中,希望更多的书友能够关注本书,大家的推荐和收藏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