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中唐变局 > 第1章 惊变(2)

第1章 惊变(2)

来者是一名中年男子,身穿浅绯官服,面带异色,满脸大汗,气喘吁吁,连官帽都歪了。官员们看见了,都有些皱眉。

山羊胡男子、工部侍郎王涯道:“嘿!白赞善,你来得可真是时候啊,不过你为何来得如此狼狈?竟然这般失仪!”

男子看了王涯一眼,不再搭理他,自己走上前来,对着监门校尉摆手道:“武相公……来不了了。”

监门校尉正要问,宰相韦贯之一抬手,止住了了监门校尉,温言对男子道:“白赞善,怎么了?武相公不能来,是不是突发疾病?怎地要你请假来了?”

男子摇了摇头,道:“韦相公,武相公不能来,非……非是因为生病,而是……而是因为……”

韦贯之看男子喘息不止,道:“别急,慢慢说。”

男子看了看张弘靖与韦贯之,舒了一口气,道:“因为,武相公死了。”

“你……你说什么?”张弘靖绝眦而瞪,一直面容平静的韦贯之也十分吃惊。

“死了?”韦贯之道,“怎么死的?突发疾病?”

男子摇了摇头,道:“我大唐宰相,门下侍郎武元衡于今日上朝之时,在靖安坊门口遇刺,横死街头,尸首被割去,贼人不知所踪!”

“遇……遇刺!”张弘靖惊呼一声。

男子的声音不大,但也不小,距离得进的几个官员,六部主事、九寺卿等官员全都听到了,个个人都惊讶不已,议论纷纷,这个消息像是瘟疫一样慢慢地在百官之中蔓延开来,一股诡异的气氛四散而起。

“白赞善,这,这话可不能乱说!”张弘靖声音有些颤抖。

“张相公,下官亲眼所见!已经着仆人去往长安县报官,想必很快,圣人就能收到消息了。下官来此,不过知会一声,列位既已知晓,下官这就先告辞了。”男子一拱手,转头就要走。

“站住,你……你去哪里!”张弘靖喝问道。

“我朝礼制,三品以上官员离世,圣人须不视事一日,以表哀思。今日是要辍朝了,我就不在这里等了。”男子道,说罢再不回头,径自离开。

见到男子如此放肆,张弘靖正要呵斥,忽然听到背后的监门校尉说道:“什么事?”

张弘靖一转头,发现一个内卫正在和监门校尉说着些什么,监门校尉一面听一面点头。内卫说完,就往里去了。

张弘靖连忙问道:“怎么了?”

校尉道:“张相公,陛下说让大臣们等一等。”

“等一等?”张弘靖有些心神不宁,道,“为什么?难道,真的……”

“陛下未明说,下官也不知。”校尉道。

韦贯之拍了拍张弘靖的肩膀,宽慰道:“张相公,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可是张弘靖分明看到,韦贯之的手,也有些发抖。

—————————————————————

男子自大明宫出来,过了光宅、永昌二坊,来到了太极宫侧、东宫永春门外,下马栓绳,径自入了东宫而去。

穿过左赞善门,这时,太阳已经自天边升起,光芒四射,从这个角度看去,太阳正趴在大明宫紫宸殿的屋顶之上。男子只是看了一眼,便低下头,脚步更紧,进了左春坊。东宫左春坊内,五品以上官员正在上朝,仍有许多六品以下官吏刚刚上班,见到男子进来,纷纷打招呼“白赞善早”,还有些官员问道“白赞善,这就下朝了?”

男子并未过多理会,直接坐到自己的案前,铺了纸,磨了墨,提笔就写了起来。

那些官吏们看着他,悄悄议论,暗中指点。

“他神气什么,不就会写两句诗么。”

“你看他又在写东西了,肯定又是要给陛下‘直言进谏’了。”

“他真是不知道陛下有多讨厌他,你们知道么,陛下曾对李尚书说,姓白的数次无理犯君,陛下实难奈之呢。”

“他这么早回来,不会是给陛下赶出紫宸殿的吧?”

————————————————————

宣政门外,百官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了,太阳已经升起,长安城早就褪去了黑暗。只是,在场的官员们个个脸色难看,好像那笼罩着长安的黑暗并未被阳光所驱散,而是悄悄潜入了他们的心中。

“韦相公,陛下怎么还不宣早朝,莫不是……”张弘靖有些心神不宁,对着韦贯之道。

“张相公,放心,放心。”韦贯之的脸色好多了,虽然凝重,却没有慌乱。

张弘靖仍是感觉心乱如麻,也不知是不是被早晨的骄阳过火,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韦相公,刚才你听见了……”

韦贯之摆了摆手,指了指宣政门内。

张弘靖一看,却见宫内走出一名宦官,来到门前,与监门校尉说了两句,百官也都注意到了这里,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这名宦官。宦官与监门说完,便上前来,道:“陛下有令,今日不上朝。”

话刚出口,百官立刻像是炸开了锅一样,议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宦官又道:“陛下召韦相公、张相公、李尚书、皇甫侍郎入见,四位大人请随我来。”

被点到名的韦贯之、张弘靖、李绛、皇甫镈四人出列,互相看了一眼,跟着宦官进了门去。监门校尉喊道:“列位大人,今日不上朝,都请回吧,回各部各行公务。”说罢,监门校尉也走了去。

百官们慢慢转身,朝外走去,却仍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着些什么,脸上都带着恐惧之色。

————————————————————

东宫左春坊内,男子提着毛笔,沾了点墨,继续写道:

“……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迸血髓,磔发肉,所不忍道,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臣以为书籍以来,未有此事。国辱臣死,此其时耶!若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

男子坐在自己的案上,面色凝重,提笔疾书。

“……臣亲眼所见,武相陈尸于道,忠首不寻,仁义之血盈流于地,臣之足履亦为所染,心中悲愤难平。所以上疏力陈,武相之冤,苍天日月可鉴。……故武相之气平明绝,臣之书奏日午入。臣上表以奏,急请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男子写到这里,方才放下笔,拿起纸,咬着牙,看了一遍,微微点头,又再把纸铺上,提笔在末尾写道:

“左赞善大夫,臣,白居易顿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