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真正闲下来的时候不多。不过,秋种之后,田里的活计相对要少一些,也算得上较为空闲的一段时间。因为问事堂早早的做了宣传。“劳力三倍兑换,修水渠”,在十里八乡里,连三尺小童都知道。所以,在乡老们的大力组织之下,几乎所有的劳力都参与了进来。
一是因为曾经相同的遭遇,令人们生了恻隐之心;二是乡老们的督促,同时,大家也都指望着自己的村里能在神仙大人的帮助下,修一条水渠。所有人都听从指挥,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且做事卖力得很。
总的来说,他们与庄子上的人一样,也大致被分为三大组。第一组,主要以有点儿手艺的成年男子为主。他们加入到庄子里的“棚户队”里来。主要负责搭棚子,以及砍伐竹子、木材等周边事务;第二组,以女子居多。她们被派到了女营,洗米、煮粥、施粥……主要在粥棚里忙活;第三组,包括乡老们和精壮的成年男子。他们要么对村子里的情况非常熟悉,要么相对来说,身手较好。他们编到“维安队”,协助老罗率领的巡逻队,负责本村的安全。
涌来的灾民呈源源不断之势。因为庄子里这回做足了准备,投入的人力、物力相当之多,所以,灾民都被妥当的安置了下来。
当然消耗也是相当惊人的。齐伯负责全场的调度。他手里揣着一个小帐本,详细的记载了各类物资的开销。
以棚户队为例,在灾民抵达之前,他们已经忙活了三天,共搭出各类棚子三千七百座。在灾民抵达之后,他们没有停下来,继续搭棚子。第一天,便搭了各类棚子一千五百座。结果,到第一天的傍晚时分,棚户队的帐目这一栏显示,只剩下药棚十座,灾民安置棚一千零三座,粥棚七座。
照这样的情形,明天如果再来同样数目的灾民,大多数的新灾民只能露宿。
春上的时候,他经历过一次施粥,可以说已经非常了解灾民的心思。
人心非常有意思。在饿到死边转的时候,只要有一碗粥,就相当满足了。然而,接连吃了两顿饱粥之后,人的心思立马就多了起来。想着的是,明天还有没有得吃,晚上住哪里。如果别人能住棚子里,而自己却没有,只能白天顶着烈日,晚上露水吧叽的露天里睡着,往往心态一下子就会崩坏掉。大多数人可能畏惧形势,暂时不敢表现出来。但是,心里却是存下了怨气的。如果有人在旁边挑唆几句,从来不敢做的事,这时却是敢做的。
所以,别的不说,灾民安置棚一定要加快搭建。
他向沈云汇报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一是,从接下来开始,提升安置棚的人数。
现在是按每座安置棚里安置二十个成年人的标准。十岁以上的,不论男女,皆参照成年人安置;十年以下的,也是不论男女,参照成年人的标准减半。
他亲自考察过了。即便是安置二十个成年人的安置棚也并不显得拥挤。他以为,可以适时将新的安置棚的人数提升到二十二人。
这样的话,以一千座灾民安置棚为例,可以多安置两千人。一百座安置棚便节省下来了。
而且还不明显,不会让后来的灾民心里产生“厚此薄彼”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