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决策,带来的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
有关登莱新军下一步的行动,产生了巨大的争议,让吴宗睿也不得不高度重视了。
个人威信和威严的建立,得益于多年准确判断和睿智决定形成,凭借着这一点,吴宗睿在登莱新军之中的威望无人能及,在此基础之上,登莱新军设立了讲武堂,更是统一了众人的认识,让吴宗睿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不过,曾永忠的提醒,以及吴宗睿态度的转变,让廖文儒等人的态度出现了变化,他们不再一味的等着吴宗睿做出决定,每当遇见重大的事宜,他们积极思考,提出意见和建议,表现更加的积极主动,他们都会据理力争,完全阐述自身的见解。
这种情况的出现,吴宗睿无疑是高兴的,也是积极支持的。
这一次,在登莱新军究竟该要往哪个方向进攻的问题上面,廖文儒和刘宁坚持己见,他们依旧形势做出判断,认为登莱新军最佳的选择,就是趁着后金孱弱的时候,发起对辽河以东的进攻,最大限度的削弱后金八旗军的力量。
这个建议是不错的,在当前的形势之下,也是最为适合的,所以吴宗睿不能够武断的反驳,必须要想方设法说服廖文儒等人,否则,廖文儒等人又会恢复以前的习惯,所有重大的事宜都等着他吴宗睿做出最终的决定。
任何的事情有利有弊,都是吴宗睿必须要面对的。
。。。
史可法、廖文儒、刘宁和牛犇等人进入厢房的时候,吴宗睿已经面带笑容等候了。
史可法等人已经习惯了吴宗睿的习惯与风格。
首先开口的是史可法。
“大人,下官是文官,本不应该干涉登莱新军的事宜,不过事情重大,下官也不得不开口说出自身的见解了。”
“登莱新军稳定辽河以东的局势,目前已经取得最好的效果,辽河以东的百姓生活安定,虽然说不上富足,但不需要为吃穿发愁,如此情况之下,下官认为,登莱新军进击辽河以西,最大限度的剿灭后金八旗军的力量,是最佳的选择。”
“下官以为,中原的局势尚不明确,五省总督孙传庭大人,组建的秦军,战斗力强悍,他们与;李自成部交手,最终的战局如何,无法预测,如此情况之下,登莱新军果断的出击,剿灭后金八旗军的有生力量,占据绝对的优势,完全可行。”
“至于说张献忠部,下官认为不需要太多的关注,不管是从实力,还是形成的影响方面,张献忠与李自成是无法比拟的,张献忠就算是占据了整个的湖广,其进攻的方向也是南方。”
说到这里,史可法看了看众人,咬牙开口了。
“下官认为,南方的读书人众多,对于我登莱新军来说,本就有些难度,让张献忠部攻陷南方的更多地方,给予那些士大夫家族和读书人足够的教训,将来他们会更加的拥护登莱新军,登莱新军南进的步伐将要更加的顺利。”
。。。
史可法侃侃而谈,做出了颇为精准的分析。
廖文儒、刘宁和牛犇等人频频点头,明显是维护史可法的分析。
史可法刚刚说完,廖文儒跟着开口了。
“大人,属下认为,中原的局势没有完全明确,不过辽东的局势是明确的,登莱新军发起对辽河以西的进攻,可以最大限度的剿灭后金八旗军的有生力量,而且可以占据城池,为登莱新军剿灭后金奠定基础,至于说张献忠部,属下认为暂时不需要关注,属下赞同史大人的认识,张献忠部攻陷了南方的城池,正好教训那些士大夫家族和读书人,让他们低头。。。”
廖文儒说完之后,刘宁也跟着开口了。
“大人,属下也是这样的看法,属下觉得,登莱新军最为强悍的对手,就是后金的八旗军,只要打败了八旗军,让后金的八旗军不敢妄动,登莱新军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稳定中原和南方的局势,否则,登莱新军稳定南方和中原局势的时候,后金的八旗军很有可能乘势发起对辽东的进攻,让我八旗军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
牛犇没有开口,大概是觉得在史可法等人的面前,没有开口的资格,不过从他的表情来看,是完全赞同史可法等人认识的。
吴宗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不选择进攻后金的八旗军,不渡过辽河作战,这一点吴宗睿深思熟虑,也许不久的将来,登莱新军可能面临两线作战甚至是三线作战,需要面对八旗军、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的进攻,但只要登莱新军稳住了局面,有了牢固的根据地,就无所畏惧。
中原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也不例外,李自成之所以称王,就是因为占据了开封府城,占据了中原最为关键的地方,所以有了称王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