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来得非常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
只是,遭到袭击的并不是“火蚁”号,而是正在试图靠近“冒顿”号的“黄蜂”号,准确说是“冒顿”号。
仅仅一眨眼的功夫,“黄蜂”号的聚变发动机就达到了最大推力。
因为已经完成减速,所以“黄蜂”号此时屁股朝后,启动聚变发动机所产生的强光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急加速的同时,“黄蜂”号还在进行横向机动,试图扩大跟“冒顿”号的距离。
因为“冒顿”号是舰首朝向轨道外侧,所以无法看到其聚变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只是由其速度变化能够大致推断出,该舰也在进行急加速,而且在加速的同时使用姿态控制发动机改变航线。
只是,“冒顿”号肯定没有“黄蜂”号那么灵活。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大秦!”
林尔斯大声提醒了秦旭,他已经把刚收到的信息发给了秦旭,显示在秦旭面前的液晶屏幕上。
来自“黄蜂”号的信息。
就在开始,“黄蜂”号遭到定向激光照射,因为担心被高能激光武器攻击,所以进行了紧急规避机动。
关键就是,定向激光照射的并不是“黄蜂”号,而是“冒顿”号。
只是因为离“冒顿”号太近,所以“黄蜂”号处在定向激光的照射范围内,也因此产生误判。
发射定向激光的是合众国巡洋舰?
没错!
只是,并非跟“兰芳”号对峙的那艘。
那艘巡洋舰距离“冒顿”号有数十万千米,哪怕能用定向激光锁定“冒顿”号,也没有办法攻击。
什么意思?
虽然激光是理想的单色平行光源,但是激光并不是没有扩散,只是扩散角度非常小,近距离可以忽略。
只要距离足够的远,扩散就肯定无法忽略。
正是如此,高能激光武器依然有射程限制。
通常情况,巡洋舰搭载的太瓦级高能激光武器,在对付像“冒顿”号这类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中型战舰的时候,有效照射距离在十万到三十万千米之间,最远毁伤距离肯定不会超过三十万千米。
如果太远,就算射中也无法摧毁。
显然,还在五十万千米外的那艘合众国的巡洋舰肯定无法攻击“冒顿”号。
发出定向激光的是一艘突然杀出来的战舰,而且从定向激光的强度看,很可能是一艘十万吨左右的大型巡洋舰。
这是一艘之前一直依靠惯性航行,始终保持了隐蔽的大型巡洋舰!
关键还有,这艘大型巡洋舰距离“冒顿”号不会超过十五万千米。
为啥?
“黄蜂”号在进行机动规避之后,激光告警机就停止了工作,也就能够通过规避的距离大致计算出定向激光的光斑半径。结合定向激光的波长,以及推测的扩散角度,就能大致确定光源的距离。
在估算出与敌舰的距离之后,就能够通过测得的定向激光的照射强度,对敌舰做出大致判断。
虽然定向激光只是用来测距,但是照射强度依然跟高能激光器成正比。
当然,高能激光器的照射功率跟战舰的吨位成正比。
简单的说,越大的战舰,装载的高能激光器的功率越大,也就会配备功率更大,即照射距离更远的定向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