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目前为止,宇文泰仍然将李泰视为自己的嫡系心腹,虽然其人身份背景比较复杂,但其一路的成长都在宇文泰的关注与栽培之下,也是当今府兵体系中所成长起来最为出色的一个代表。可以说没有宇文泰的赏识栽培,就没有如今的李大将军。 但就算是嫡系心腹,也并不意味着凡事都要委之任之。尤其是在方镇军政大权的任命上,血脉关系的确要更加的可靠。
宇文泰的确是有要在未来条件成熟的时候,委派儿子接替李泰出镇东南的打算。
至于李泰这个能征善战的心腹大将,宇文泰心中的计划是未来几年将之召入朝中,联系关东世族们完成筹备多时的制度改革并且协助自己完成代魏。
如若李泰仍想征战四方,可以将之安排朔北以征战漠南,克定边患的同时也可以练兵准备进攻太原,出将入相、极尽荣华。
两个侄子分处陇右、河东,儿子则镇守东南、筹备攻灭南朝,这是宇文泰所设想中未来比较满意的军政格局。细节上可以依照实际的情况而有一些变化,但实际的格局则就不需要改变太多。
只是瞧着宇文护一脸期待的眼神,宇文泰心里又不由得暗叹一声,不无遗憾的开口说道:“使薄居罗伐蜀,不只是因他急功请战,也有其他的思量。如今诸府军士虽然已经编成,但京中禁卫仍未有太大改变,调使伐蜀也有练兵之效。如今蜀中空虚,而且其镇守剑阁的大将也已奉表请附,大军攻入不难。纵使伯山领兵,也难以此将之久系蜀中……”
此番伐蜀的军事行动已经酝酿多时,该当派谁前往,宇文泰也已经权衡诸多。之所以选定尉迟迥,除了他本人的态度热情和能力不俗之外,也有着其他方面的考量。
如今可以确定的是,蜀中大军都被武陵王萧纪率领出征峡口,留守蜀中的兵力比较薄弱。而且镇守巴蜀北方和剑阁雄关的氐酋杨乾运也已经向西魏投降,宇文泰都已经加之以骠骑开府,此番入蜀最大的障碍可以说是都已经解决了,大军可以长驱直入的直袭成都城,整体上的军事难度并不算高。
尉迟迥乃是当朝驸马,也因这一身份而长期担任禁军大将,因此在六坊禁军当中也颇有威望。驻守长安的六坊之众并没有纳入系统性的府兵整编当中,仍然保持着相对独立的部伍结构,只在李虎担任柱国期间进行了比较粗略的兵籍检核。
蜀中虽然闭塞但却富足,兼之此战的难度并不算高,所以趁此机会将一部分禁军将士抽引出征,以此来削弱一下京中的守备力量也是此战的目的之一。
皇帝如今态度咄咄逼人,跟削弱京畿力量相比,将李泰调离所镇、对其势力稍作制约自然要排在后面了。毕竟前者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否则就算宇文泰将诸婿子任命为禁军将领,这些小子们年龄和资望都颇浅,恐怕也不足以收复那些六坊老兵,反而有可能被刻意的蒙蔽和误导。
如果李伯山能为婿子那可就再好不过了,凭其威名时誉和出身,若能出任领军将军,宇文泰相信其人要不了多久便能将京中六坊之众尽皆收复,能够发挥出的作用可能比当下几个婿子加起来还要更大!
脑海中闪过这一念头后,宇文泰嘴角又不由得泛起一丝苦笑,旋即又望着宇文护一脸欣慰的说道:“萨保今日论事,已经可见城府规矩,不再如往年一般自负任性,家事国事皆可与论。所计如今虽然未可采纳,待到收取蜀中、得其物力资用之后,调度边镇也能更有底气。”
他今之所以对荆州军政事务干涉不多,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穷,别的不说,就算想节制荆州军伍、召集荆州人马入关,都没有太多的粮草物资可以供给其长期驻扎。
宇文护再次听到叔父的夸奖,心中也是激动不已,虽然计议没有被采纳而略感遗憾,但知道叔父也有苦衷,于是便也不再多说。
此日,当宇文泰在中外府召集群僚商讨伐蜀事宜的时候,群属却多有迟疑,甚至都不如去年那样笃定。宇文泰自知这是因为皇帝突然针对他的举动,使得群属担心国中情势的变化,不过他对此也不便多言。
因为之前便有计议,所以在尉迟迥力排众议的陈策之下,出兵蜀中的决议也得以通过。宇文泰虽然被夺丞相、大行台之职,但仍然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外府自然也有安排征伐之事的权力,很快就商讨拟定出一个伐蜀的人员名单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