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这番话语反复强调的一个意思就是无论眼下情势如何,李泰也曾受到宇文泰的无比信赖与倾力栽培,如若就此便与霸府彻底决裂,多多少少是有点不当人了。 李穆眼见李泰沉默不语,便也不再故作醉态,索性直接从席中翻身而起,又作拜在李泰席前,口中沉声说道:“太原公如今是非缠身、有功难奏,曲直如何,各自心知。主上前或一时之间杂尘遮眼,但这多年恩义相结又岂能轻易断舍?
若连太原公尚且难容于府,则人间百类更有谁人可以相谋大事?公有忿言难抒,某愿归白于上。若某能活,则公何辜之有?若某不得见容,前事负于主上,罪有应得,太原公大功不容于国,举兵伸冤亦在情理之中1
李泰原本心内还在感叹他们高平李氏终究是与宇文泰捆绑太深,以至于李穆心情纠结抑郁,此时听到李穆自己竟然已经盘算到了这一幕,也是颇为感触,忙不迭起身将李穆扶起,拍着他肩膀叹息道:“我纵非人间长才,也绝无要让友人以性命为我探明前程的道理!武安公但请安心,我与中外府此番纠纷必能妥善解决。方今巨寇未除,岂可同室操戈?对于江陵士民,我尚且大义活之,至于国中的纷扰,也必能求同存异1
“我、我就知太原公有计,一定、一定能够将这些纠纷妥善解决1
李穆听到李泰作此表态,便一脸欣喜的连连点头说道。
李泰见状后却又是不由得暗叹一声,我就算是有计也得看咱们老大配合不配合埃
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认清现实,如今李泰已经是把形势摆开的很清楚,现在的他体量已经达到霸府所不能容了,如果宇文泰还不甘心就此放手、让他创建一个新和联胜,哪怕要么是霸府瓦解拆分掉李泰的势力,要么就是李泰继续壮大,直接撑破霸府。
在命运面前,李泰已经占尽了先机,他只要能够稳得住,眼下彼此所争执不让的东西最终都会属于他。
所以他在攻破江陵后只是专心稳定江陵的局面,对于和中外府的纠纷则就仿佛抛在了脑后,甚至都没有派兵回援沔北。
当一个人拥有权力的时候,对他而言更重要的并不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是明白什么事不必急于去做。如今宇文泰在关中估计正绞尽脑汁想要挽回局面,但是由于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越努力可能会偏离正轨越远,而让李泰离成功越近。
搞不清楚正确方向而瞎折腾的不只宇文泰一人,还有一个梁王萧詧。
如今的江陵方面,因为李泰的各种规令举措使得局面越趋平稳,但是在这看似平稳的表象之下,还是蕴藏着一定的暗潮涌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江陵城市井间便流传开一些言论,讲的是这李大将军看似仁义,实则打的是挟梁自重的主意,如同侯景一般,最开始通过惠政蛊惑人心,但很快就会暴露狰狞面目,要将江陵士民全都配给其麾下士卒们为奴,最终再次祸乱整个江南、乃至于天下!
侯景之乱给江南百姓们带来的伤害自然不必多说,哪怕江陵并没有被乱军所攻陷,但是也有大量的下游士民逃难而来,他们对侯景乱军的畏惧和痛恨可谓是渗透进了骨子里,当再听到类似的传言时,人群中顿时便爆发出了恐慌性的传播。
饶是驻城魏军反应及时,快速控制住了流言的传播,但恐慌情绪也已经开始在闾里之间蔓延开来。
当城外军营中的李泰得知这一情况的时候,顿时也皱起了眉头。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造谣毫无疑问都是搞破坏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一个谣言传播开来,便需要花费无数的精力和代价去澄清、去弥补,而且往往还收效甚微。
谣言本就不需要什么逻辑,只要将侯景这个恶贯满盈之人与李泰联系起来,那就可以直接将他进行污名化!而将侯景与李泰进行类比,已经算是比较有逻辑的了。侯景同样也是北人来犯,而且在作乱伊始也进行过免除租税等一系列的蛊惑行为,同样在军事上连战连捷等等。
随着驻城魏军的追查,很快就将谣言的源头锁定起来,正是梁王萧詧麾下的参军尹德毅等几名襄阳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