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侨汇证很少见,不过东广那边就有不少。
一家几口,迫于生计,有长辈去香港打工,赚到港元,从香港汇钱过来,家人可以去银行领人民币,顺便领回相应金额的侨汇证。
港元变为人民币,这里面有汇率标准,每年都不一样。
侨汇证这东西,说白了和外汇券有点像。
不过也有区别,前者流通量很少,和后者不在一个数量级,两者所处的时代更不一样,前者活跃在改革开放前,后来就被1980年开始流通广泛使用的外汇券取代,最终到95年才停止流通。
事情说完,饭早已吃完,也到离开的时候。
结账的时候,却发生一件趣事。
钟文璋自诩他做东,主动结账,可傅青桐却让林晓光付钱,理由是他今天赚了钱,赚了很大一笔钱,比在坐的所有人全部身家加起来都多,所以必须他请。
林晓光很奇怪,最近他没惹傅老师生气啊,她怎么就一副打土豪的样子。
他忽然想到今天过来之前,她看着他的奇怪眼神,和莫名其妙的笑容,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之前早有预谋
“买单就买单吧,今天赚钱了,无所谓。”
可到最后,还是钟文璋执意结账,用他的话来说,他一个有正式工作的小职员,一个小资产阶级,而林晓光一个没工作的穷学生,一个无产阶级,没理由让无产阶级请资产阶级吃饭。
“下次,下次,下次你请。”
见他这样客气,林晓光无奈之余,心里颇为舒服,文哥这个人,果然礼数周到很有情商。
这一顿饭吃下来,花掉三十多块钱,比一些人一个月工资都高,也就是说,放后世,这顿饭差不多要吃五六千以上。
这让林晓光暗暗咂舌。
刚刚还以为自己算个有钱人,有钱个屁呀,一千八百人民币,顿顿吃北平烤鸭,一个月都撑不下来。
于是,他打定主意,再接再厉,继续抄书赚钱。
回去的时候,天色已黑,四人同行,路上,两人还在闲聊。
钟文璋很年轻,二十五六,爱好文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然而因文笔不行,没法在文学一途有所成就,只好去当记者。
文艺青年的世界比较纯粹,你要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在文学一途展现自己的才华,他们才当你是朋友。
否则,即便腰缠万贯,也不会让他们高看一眼。
林晓光浸淫文学一途,好歹有几十年,看过的书和报纸数不胜数,更是经历后世信息大爆炸时代,他兴趣比较广泛,阅历丰富,看过的书很多很杂,五花八门,很多东西通而不精。
但就这些,足以折服钟文璋。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站在时代的肩上。
抵达北大东门后,林晓光要送杨蓝回寝室,不得不与钟文璋和傅老师分别。
黑夜中,杨蓝抓着他的袖子,两人并肩走着,挨得很近。
校园广播里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