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叛徒,班长本来心情就不好,你再把《未名湖》摆在她面前,这不是成心的吗?”白杨对他怒目而视。
林晓光一下就明白了,他收起社刊,盯着几人:“怎么?清华文学社出刊不顺利?”
“是不顺利,约到的稿子太少。”顾敏摇摇头。
“那你们觉得,为什么稿子太少?”
“这谁不知道啊,我们是理工学校,有文采的本来就不多。”白杨翻个白眼。
“或许,可能是你们的定位不对呢?”
“什么定位?”顾敏来了兴趣。
“我这么跟你说吧,就比如我们写论文,论文是写给谁看?老师是吧,然后社刊呢,里面的文章,是给谁看?”林晓光循序善诱。
“废话,当然是学生啊。”
“什么样的学生?准确一点,大学生,北平的大学生,清华的大学生,再准确一点,在文学方面有一定造诣的大学生,整个清华,这样的人能有多少?有一百个吗?一百个里面,有几个会投稿?”
赵子瑜好像听懂他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读者太少?作者太少?”
“是的,你们的门槛设置的太高了,定位不准确,北大是个综合学校,他们有这个实力这样做,但清华不行,门槛必须设置的低一点,小众文学,我们比不过五四,所以只能搞大众文学。”林晓光侃侃而谈。
“一味的模仿《未名湖》,在小众文学领域,你们做不出成绩,相反,要做出自己的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赵子瑜若有所思。
回去之后,赵子瑜思考好几天,最后下定决心,找个机会,跟社团内部一些部长谈了一下,说能不能降低门槛。
“不行,他们说贸然改变风格,影响不太好,而且有违清华文学社的传统。”
现实的发展很有惯性,就比如即将开始的改革开放,眼下的清华文学社改组也是一样,很多人都习惯按照惯性去运作,某种程度上说,守旧具有先天性,想要改变方向,就需要很大的能量,如同粒子跃迁。
林晓光对此深知肚明,所以当赵子瑜再次找到他时,他直接说出解决方案。
“改组清华文学社?”
“是的,就是改组,我这几天也在思考,写了一些东西,你带回去看一下,如果你觉得可行,可以在社团会议上提出来,不过我估计社团内部不会通过,所以还是要靠外部力量,比如,我们可以找团委的老师,也可以找人文系的领导。”林晓光终于露出狐狸尾巴。
赵子瑜认真地看着改组方案,良久才抬起头。
“小光,你要不来清华文学社帮我吧,别的我不敢答应,编辑部内部,一个副部长,我还是有把握的。”
“可以啊,其实我对社团的事兴趣不大,主要是能帮到你。”林晓光笑容和煦,目光清澈,直视着赵子瑜的眼睛。
莫名其妙的,赵子瑜脸色微红,不禁低头。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你写一个入社申请,然后我带你熟悉一下社员同学,你要和他们好好相处,我先走了,明天见。”
然后,她头也不回地,脚步匆匆离去。
林晓光看着她的背影,目送她离去,却哀叹一声:“余主任,你说你简单粗暴一点,直接把我提拔为社长不就行了,余老师你也是,非要我低调行事,现在总行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