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是大圣师 > 第三章 苗苗

第三章 苗苗

刘昌郝娶了李家小娘子,可能以后会惨掉。不娶,刘家三口则会眼睁睁地往家破人亡的路上走。

谢四娘一把将刘昌郝抱住,又尖叫地说:“三叔父,不行,不行。予宁死,亦不会让予儿娶李家小娘子!”

“唉,唉,”梁三元连叹了几口气:“三娘,吾来时,与四叔父(刘昌郝四爷爷)商议过,还是一策。汝手里有两百余贯钱,吾能挤出近两百贯钱,昌郝两个舅父亦能凑出一两百贯钱,黎家或许能凑出百余贯钱,汝复将汝家耕地桑园卖掉……”

刘家有几百亩耕地,六十多亩桑园子,四座土山,土山上种着一些松柏,一个木炭窑。刘明远成亲后,刘昌郝祖母鲁氏将这个家产一分为二,让兄弟两分了家。

刘昌郝家的耕地与桑园子估价大约在千余贯,但急出手,就不足一千贯了。不过几家子挤一挤,能挤出六七百贯,再想点方法,比如谢四娘还有一些金银首饰,说不定能勉强将那张欠条赎回,渡过这场生死之劫。

然而梁三元还是说不下去。

即便将那张欠条赎回,谢四娘这身体,虽在城里能做一些针钱活,但她挣的工钱都保不住她的看病钱。地卖掉了,桑园子卖掉了,娘三以后喝东北风?

这可怎么办?梁三元不由呆呆地看着屋顶,刘昌郝也继续看着屋顶,可他不是在发呆,而是在想着这两条出路。

梁三元说的第二条路颇让他心动,树挪死,人挪活,他又不是前身那个书呆子,没有高利贷压着,他不相信一家人以后会活活饿死。

还有一个地方让他心动。

梁三元父子未来之前,刘昌郝看着屋顶胡思乱想,就想到了利息。

花家算成了一千九百多贯,这时代数学特别好的人不是很多,前身数学也不大好,利滚利,又是滚了六个月的复利,前身算不过来。换刘昌郝就容易算了,还是心算。

算了两遍,大约滚成了一千五百贯,而非是一千九百多贯。自家的家产即便急出手,八九百贯还是好卖的,余下的六百来贯,几家很容易就凑了出来。

但这条出路有两个关键的地方,其一,自家出售家产,花家会不会从中作梗,若是在八月到来之前,地与桑园子卖不掉,那时候就滚成了两千余贯,再也还不起。

其二,出事后,许多亲戚好友想要热心相助,也愿意借钱,可自家将所有耕地与桑园子卖掉,又有多少人愿意借钱。

然后是第一条路。

宋朝将入赘看得很严重,对这个刘昌郝是无所谓的,况且还不是入赘呢。

李小娘子长得壮硕不是她的错,块头大的人更未必是心肠坏的人,不过刘昌郝想一想未来某一天,这个壮硕的女子骑在自己这副娇羞的貌美如花的身上,即便没有发生,刘昌郝也忍不住地哆嗦。

娶李家小娘子……那绝对不能发生的。

但谢氏与义父都疏忽了一条,若是因为自家拒亲,让李大官人不高兴,两大豪门压来,自家则死定了。

不能坐在床上空想,他重新坐起来,真的痛啊。这个操蛋的狗知县面对这样的“柔弱”、让人怜惜的相貌是怎么忍心下手的。

“妈……”不对,不能呼妈:“阿娘,让小乙扶吾出去走一走。”

“狗儿,汝嗓子……”

…………

黑猫大人将刘昌郝放在宋朝,不会让刘昌郝自生自灭,也不是不管不问。若真的将他本人送过来,发型,衣服,还有普通话,要知道普通话是从北方语系演变过来的,然后刘昌郝在宋朝出现,只要被人发现,多半当成辽国的斥候给砍了。

刘昌郝凭借着前身的本能,学着其他人的话,终有些怪怪的。问题也不大,谢氏与梁三元以为他嗓子出了问题。

两人走到街上,尽管在城内,空气也是无比的清新,以至深吸一口仿佛能沁人心脾,这是一个没有工业污染的世界。刘昌郝也想错了,进入宋朝,煤炭开始大范围使用,包括冶炼,但煤炭不叫煤炭,而叫石炭。当然,宋朝这种使用量仍不能使天空受到严重的污染。光线也很明亮,树叶碧绿动人,似乎能远远地就看到它上面的脉络。

刘昌郝看着四周,开封城很大,本地的加上流动的浮客常年在百万以上,乃是这个星球上眼下最大的城市。尉氏城却很小,不过千余户人家。城墙是夯土城墙,非砖石结构,还倒塌了一大片,通过豁口能看到城外快要成熟的豆子麦粟高粱,少量的水稻,开封一带现在就能种水稻?

前身不问世务,刘昌郝只翻出一小段记忆,不但开封,北方许多地区都能种水稻,产量不高,但稻米的口感很好,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出了城继续向西北,便是惠民河,渡过惠民河,向西北走上四里路便是刘梁村。站在这里,是看不到惠民河的。刘昌郝又看着城内,城内有许多房屋,多是木质瓦房结构,也有少数是砖墙,一些茅草房子。大街转过去,就是尉氏县衙,这时代各个官员不喜欢修衙门,县衙有些破烂不堪。县衙边上是一些仓储,还有一个兵营,驻扎着几营官兵。大街两边有近百家店铺,虽然城不大,吃的喝的玩的乐的都有,包括各种商品,除了现代工业品没有外,算是琳琅满目。

这些商品里确实藏着许多商机,但绝非他玩得转的,况且还有十几天就是下一个月,又要滚出更多的利息。

“那厮,汝说何,想找揍?”梁小乙举起拳头对人一喝道。

宋朝到这时候人烟已经非常稠密,也只是相对于前面的朝代而言是稠密的,弄不好现在整个宋朝人口只比河南省多一点点。

尉氏县城一千来户人家,说它小也不小,说它大也不大,花家的设套,李家的提亲,知县的杖打,使刘昌郝成了这几天城里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加上他这张“绝世容颜”太容易辨认,许多人一眼就认出刘昌郝来。

对于刘家的遭遇,有不少人抱着同情心理的,也有极少数人幸灾乐祸,说话还特难听,梁小乙听怒了。

刘昌郝连忙拉住他,此时刘昌郝还不能完全了解现在的各种情况,在他隐约的记忆里,梁小乙与他自幼关系就十分要好,某些方面不亚于他的父亲与刘昌郝以前父亲的关系。

小时候刘昌郝比较瘦弱,李庄私塾里的小伙伴欺负刘昌郝,梁小乙立马出面替刘昌郝讨公道揍别的孩子。即便搬到县城来读书,梁小乙一年也由他父亲带着来看望三四回。

村子里碾压豆麦的石磙子足足有一百多斤重,能让他两手举起来。石磙子不像杠铃,甚至比鼎还要难举,可见梁小乙的力气有多大。然而这是在县城,弄不好你与他比拳头时,他与你说律法,你与他说律法时他与你比后台。大街后面县衙里那个昏庸的知县,有理也说不清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梁小乙仍不服气,刘昌郝说:“我们回去。”

回到家,刘昌郝小妹苗苗怯怯地看着刘昌郝。

已经回不去了,刘昌郝认真的回想着前身那些残存的记忆。

谢氏的娘家是中牟县的,离刘梁村有十几里路。谢氏从小聪明懂事,长相又美丽……实际就是相貌了,刚刚及笄就有许多人上门求亲。

刘昌郝祖母性格有些强,包括娶儿媳妇也要娶最好的,便托媒人上门提亲,最后出了许多聘礼,才将谢氏迎进门。

谢氏长相是很美,可是很瘦弱。

她嫁到刘家才十四岁,生下刘昌郝才十六岁,是虚十六岁!

在宋朝这年岁数成亲生子也不罕见,关键谢氏那个时候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好,骨盆也没有完全撑开,人又长得瘦,虽然将刘昌郝生了下来,谢氏大吐血一回,差一点一尸两命。

刘昌郝还有一个二妹,身体也不大好,小时候时常生病,算命先生瞎扯了一番,正好刘昌郝四叔父与四婶结婚两年没有动静,于是刘父听信了算命先生的话,将二妹送给了四叔父。不过也奇怪,刘昌郝四叔父家情况不是很好,可是二妹到了四叔父家,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康起来,四婶不久也有喜了。

又过了好几年刘昌郝小妹才出世,随后刘父去世,次年刘昌郝与他母亲小妹搬到城里。先是租房子,宋朝房屋有点类似后来的农村,每间房屋面积皆不小。

但为了省钱,谢氏只租了两间耳房,是原来房东家放杂货的,做饭的厨房还是小叔在边上搭建的。刘昌郝母亲带着小妹睡里屋,外面一间房子既是客厅也是刘昌郝的卧房。

那时候小妹才两岁,是虚两岁,实际才出生刚刚一周年。一周岁的孩子什么也不懂,饿了哭,身体不舒服了哭,拉耙耙了也会哭,并且到处乱爬。

刘昌郝本人岁数也不大,正是中二的年龄,他以为进城读书就要加倍珍惜,这种心思也是好的,妹妹不停地哭闹,让刘昌郝不耐烦,动辄就骂,就这样一直骂到现在。特别是前几天,高利贷上门后,小妹苗苗还是不懂,就一个哥哥,有时候想找哥玩,刘昌郝气愤之下,都动手打了。

其实苗苗才可怜,在生下苗苗之前,谢四娘身体就不大好。苗苗出世后,谢四娘奶水一直不足,在乡下还好办,有奶羊子。然而进了城,只好向别的妇人讨奶水,饱一顿饿一顿的,小时候苗苗喜欢哭,不是喜欢哭,而是饿的,抱在手中都咯得慌。

刘昌郝这个书呆子什么都不懂,刘昌郝长得苗条可能是遗传因素,苗苗才真正是瘦,瘦得皮包骨头,这就是打小起营养不良造成的。

唉……刘昌郝将这些回想出来后,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