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 第198章 李寡妇

第198章 李寡妇

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正文卷第198章李寡妇还有便是那片果林,如今几乎隔断日子便有产出。

只是这产出都给郑家抵了银子,暂时不能给薛家带来纯收益。

收获最大的还是柳慧宁管理的养殖场。

一千两百头猪出栏,给薛家换来了一千四百多两银子。

去掉自家投进去的本钱,至少能净赚六七百两。

在年底之前,江芊月等人便跑了好几趟县里,给自家这批猪联系好了下家。

一下子出这么多头猪,镇上基本吃不消。

对于这个问题,当初在建养殖场时,薛家便已考虑过。

江芊月当时就去县里联系过好些个屠户、肉铺户、肉贩以及中间商贩,并且也做过估算,这批猪出栏的时日。

这些人如今便派上用场了。

猎队长期打猎,每日的猎物不都是通过顾荣轩卖给肉贩子或是中间商贩的么。

这些商贩每日收这么多猎物,手上自然也掌握着不少售货渠道。

薛琅静如今可是他们的一大供肉商,怎么也能帮忙走掉一批猪。

且如今又是猪肉行情最好的时候。

年底到了,家中稍微有些银钱的都会囤上不少猪肉,制成腊肉、风干肉等等。

就算再穷困的人家,也会象征性地买上几斤肉。

行情不错,又提前联系好下家,这一千两百头猪想要出手也不难,换来的价格同样不差。

在猪快出栏时,薛家便提前与他们联系好。

出栏之后这一千多头猪便被一批批拉走了。

前后才不过四五日,便清空了猪栏。

薛家自家只留下三头猪用来过年杀猪肉。

为了做腊肉、风干肉这些肉食,提前宰杀了两只。

还有一头特意留到腊月二十六宰杀,讨个吉利。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便是百姓们最喜庆的事。

对于这些个肉食,整个村里只要是为薛家做过工的,每家每户多少都会给分一些,尤其是家境较为穷困的。

也让众人对薛家感激不已。

就这一年,薛家开垦山林、建养殖场新宅子、挖池塘,折腾瓜子、山核桃,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都需要招大量人工。

这些个人工,招的多数都是赵家村的村民。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赵家村几百户人家,有半数以上的家户都从薛家挣到了些银子。

多则十好几两银子,少则几百文不等。

赵家村不少村民因为多了这些收入,这个年自然也更好过些。

家中有银子的,或许不屑于在薛家做工、或是做的工少。

但人家本身就有钱,日子自然过的好。

家中贫困的、或是没有田地的,好不容易有挣钱的机会,除去一些啥都不愿意干的懒汉,基本便不会错过。

薛家这一年来招人的次数多,给出来的活儿也多,只要稍微勤劳些,积极去争取,多少都能挣到一些银子。

其实,少到只有几百文的那些个反而不是家里人口少的,而是那些不怎么把它当回事的。

真正家中极为穷困的人家,就算人少,只要稍微肯干些,在薛家挣个一两银子绝对没问题。

比如村尾的李寡妇家。

李寡妇家人口极为简单,就她们婆媳俩加个六七岁的孙女。

就仨人,一个老婆子、一个小女娃,外加一位年轻妇人,这一年就在薛家挣了二两多银子。

薛家每次招工,她们基本都不会错过。

若是不需要劳力的活儿,则全家三口一起上,若需要劳力,便让媳妇王氏一个人上。

像是开垦山林、处理瓜子和山核桃,便能全家一齐上。

比如那栽种果苗果蔬,这不是靠纯体力,还需要技巧,只要年轻人肯学,不管是女子还是男子都能做,王氏能拿的银子便不比一个劳力差。

但若是需要体力活儿,这王氏也能做,薛家可怜她们基本没有拒收。

只是体力拼不过男子,工钱自然给的少些,毕竟薛家又不是在做慈善。

就这么着,只要薛家有活儿,必然就少不了这一家三口。

这婆媳俩也是倒霉。

原先在李寡妇的丈夫还在时,她的生活还是极为不错的。

可自从她的丈夫去世之后,李寡妇带着儿子俩人孤儿寡母的,这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

丈夫一走,家中的钱财田产便被丈夫的几个兄弟瓜分的差不多了。

但好歹她还有个儿子,儿子也是赵家子孙,叔伯们抢光他的家产怎么也说不过去。

最后李寡妇请了里正和族长出来主持公道。

在他们的说项下,赵家兄弟们给他们母子俩留了一间宅子,宅门前一小块地,还有三亩中等田和两亩薄田。

李寡妇便靠着这几亩田,拉扯大当时才两岁的儿子。

这儿子长大后很是勤奋,又颇有些头脑,除了种这几亩田,有闲暇之余还会去镇上做散工。

十多年下来又为家里添置了两亩中等田和两亩薄田,又娶了个能干的媳妇王氏。

家里有九亩田,加上儿子在镇上做工,李寡妇婆媳俩在家做做绣活儿,这日子过的倒也不差。

可偏偏她运气就是那么不好,前几年儿子在给富户做工时从山上摔下来,给摔死了。

最后那富户还算仁慈,给赔了三两银子。

按理说家中有九亩田,再加上这赔的三两银子,这婆媳俩带个孙女也容易过活。

想当初李寡妇不就是用五亩田养活了自己母子俩么。

可别忘了,这赵家还有一家子亲戚呢。

在他们眼里,这宅子和田产可都是他们赵家的财产。

如今这老二家的男人都去了,既已绝了户,那这家产理应归他们赵家人才是。

你一个李氏,一个王氏,再加一个终究要嫁到别家去的孙女,一家子全是外人,有什么资格占他们赵家的家产?

李寡妇丈夫的一众兄弟便又瓜分了这‘赵家’的家产。

与上次一样,这次李寡妇又找了里正和族长。

可这回就不好使了,族长自然帮着自家的族人,你这一支都已经绝户了,没了他赵家的人,他们赵家的东西凭啥留给你们外人?

最后好说歹说,里正念着这一家子孤儿寡母的可怜,做主给她们留下了如今住的那破屋头,以及前面一块地,还有两亩薄田。

那三两银子也只给留下五百文。

两亩薄田一年最多也就只能产出三四百斤粮食,如何养得活一家三口?

就算她们整日在家做绣活儿,也最多换点油盐钱。

手中田产不够的婆媳俩只能佃别人家的地种。

然而如今村民们手中有足够田产的本就不多,大家都去佃地种,人家地主凭啥不把地佃给家中有劳力的,而佃给你们这俩妇孺?

不管她们如何求爷爷告奶奶,最后也只佃到两亩田。

这样的情况下,这李寡妇三人的日子过的自是艰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