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东林党的另一面(求推荐票和收藏)
东林党人在明朝末年的政治活动,经历了神宗万历、熹宗天启和思宗崇祯三朝,长达半个世纪。
东林党由于没有固定的章程和严密的组织,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主张,往往是通过个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概括起来,大致是:
强烈要求改变宦官专权乱政的局面,主张“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
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主张既重视农业。
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
加强在辽东的军事力量,积极防御满洲贵族的进攻。
此时,东林党中也的确出了不少铮铮铁骨。比如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东林党六君子”。
其中最出名的是杨涟,说一句正人君子都不足以形容,当真傲如腊梅。
杨涟(1571~1625),字文孺,号大洪,明代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
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
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给事中。
明神宗病危,力主太子进宫服侍皇帝。明光宗即位,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
光宗病重,召见大臣,他不属大臣,亦在召见之列,临危顾命;
光宗逝世,李选侍居乾清宫挟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说服朝臣,挺身而出。
杨涟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给事中。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
后平反昭雪,谥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杨涟被害之后,魏忠贤及其党羽为了毁灭罪证,下令狱中人员仔细搜查杨涟随身之物;
一牢头在搜检杨涟的枕头时发现了这份杨涟临刑之前书写的血书,他如获至宝,欲将其拿去请赏。
但在仔细阅读了这份血书之后,被杨涟的浩然正气所感动。
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其保留了下来,直到魏忠贤等阉党被诛灭之后才将其公诸于世。
对于这些先贤,朱由检还是相当敬佩的。可是现在东林党不是这些先贤啊。
根据朱由检后世来了解的历史,现在的东林党很大一部分是浙江沿海一带盐商在朝堂的代言人。
当然,现在东林党肯定有好的,品性高洁的也不少。可是儒家的慎独思想让他们管的了自己,却管不了下面的弟子,更管不了他人!
再加上科道言官,监察御史都在他们手中,让东林党陷入了党争泥潭之中。
他们对于正与邪的看法也十分偏激,党争在他们这里也尤为激烈。下面是一些史实:
顾宪成,他因厌恨党争愤然辞官,创建东林书院,可笑的是,东林党成了天启一朝最大的朋党!
在顾宪成之后,也就是天启三年,赵(Nan)星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拿着京察大权。
他以‘浮躁’二字,将楚党,浙党,昆党等等四百多人一口气清扫出了朝堂,大明朝朝开国以来之未有。
一时间众正盈朝,天下鼓舞,事实上呢
东林党内相互倾轧,赵(Nan)星,高攀龙是一党。
叶向高,韩癀是一党。
左光斗,顾大章等人又是一党,七七八八有十几座山头……
魏大中与阮大铖为了争夺吏科给事中,魏大中是赵(Nan)星一党,赵(Nan)星就给了魏大中……
这阮大铖是杨涟的同乡,左光斗等人费尽心思从赵(Nan)星手里夺下工科给事中要给阮大铖做补偿。
但是工科哪比得上吏科,阮大铖不忿,一怒之下投奔了魏忠贤……
魏忠贤是东林党眼中的‘巨贼’,屡加打压,此次他找到机会,将吏科给事中硬生生的夺下来,给了阮大铖。
赵(Nan)星自然不肯罢休,以他的威望与手段,阮大铖吏科给事中还没做到两个月就灰溜溜的辞官了……
同时,赵(Nan)星也将魏忠贤给恨上,上书皇兄,要求皇兄事必躬亲,废除司礼监批红……
这又激怒了魏忠贤,那些赵(Nan)星赶出朝廷的楚党,浙党,昆党纷纷聚集在魏忠贤门下……阉党,东林党之争斗就这么开始了……
东林党行事多有龌蹉,魏忠贤掌握东厂,锦衣卫,很快就拿到证据,大肆弹劾。
原本被东林党把持的六部尚书,侍郎纷纷畏惧辞官……最后逼得首辅叶向高,次辅韩癀都相继乞归……
这些还只是一部分,明末东林党更是不堪。
明末后期,东林党投降的投降,倒戈的倒戈,完全没有应有的民族大义。
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钱谦益,特别是他的那句水太凉,击垮了东林党最后一丝报国之心,也击垮了大明最后一丝气运。
从这些看来,世人眼中表面的东林党,都是胸襟伟岸,光明磊落,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他们驱除奸佞,肃清朝堂,功在社稷!
可是我们从全局来看,细想,认真追究起来,东林党行事确实……有些不堪!
明朝败亡的最大原因,便是崇祯轻信了东林党人的忽悠,废弃了矿监税、工商税、海贸税。
以致于最后国库空虚没钱打仗,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PS:杨涟的血书,大家了解一下,全文如下:
涟今死杖下矣!
痴心报主,愚直仇人;
久拼七尺,不复挂念。
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
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
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
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
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