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军港区的船坞中。
此时这里正热火朝天,几艘大船停泊在这里,无数工匠在船舱内部忙碌着,有的在开除新的炮窗,有的在铺设新的直通甲板。
这里的造船厂是新建的,虽然没有能力设计和建造炮舰,但一些不算大的改动还是可以的。如今正在改造的,就是海军舰队中的两种主力船只,战列舰和巡洋舰。
沈有容的南下巡航本就有船只实验的目的,一款成熟的船型,本来就不是一次性做好的,而是要历经不断的细节修改,福船就是这么来的,从宋到明,终于成熟。天津船厂设计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或许在大体船型外观上没什么缺陷,但是细节上却不一定了。
就比如大炮的数量,三千料的战列舰就开的有点多,一百零八门大炮,一次齐射之下,差点让船只倾覆。而且,战列舰只开了两层甲板,让整个船只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而相较于战列舰的大胆,船舶设计师在巡洋舰上却显得十分保守。
单层甲板让巡洋舰的火力有些薄弱,在航行当中,沈有容明显能感觉到,这上面还有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故此,正好趁着聚集运输船的时候,舰队的主力战舰就在上海港的船坞中进行一些改造,加一层甲板,开些跑窗,调整一些大炮的位置。
正好,战列舰要减少大炮数量,巡洋舰要增加大炮数量,两者刚好互补,将拆下来的大炮安装到巡洋舰上。
当然,这种调整改造并不是沈有容自己拍着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随船匠师严密讨论后决定的,由于回去天津船厂太耗费时间了,故而就因地制宜,在上海直接开始改造。相比于造船,这只是个小工艺,有着匠师的指导,很容易就能完成。
目前船坞中的这批船只就是改装后的最后一批了,而这边得出来的数据和经验,也将记录在岸,送到天津船厂,因为这个插曲,目前天津船厂却是停工了,准备等沈有容回来之后,验证完改造的效果在决定生产的工艺。
这个局面,沈有容也乐得见到,他对于四种船只的数量还有点不太满意,打算再调整调整,船厂停工也好。不过,战舰的建造虽然停下来等待更新的意见,但工匠们却没有闲下来,他们都跑去宝船的船坞了。
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快进度,不然就目前这种修修改改的样子,到了年底还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呢。
到了最后,在一番改动完毕后,战列舰改成了三层甲板的形状,大炮数量减少的不多,只少了八门,剩下刚好一百门大炮,分三层梯次布置。底层最多,中间次之,最上层的数量最少。但饶是如此,齐射之时,沈有容仍然感觉有点摇晃。
这种重心不够低不够稳的表现,让他对大炮口径统一的措施不是太满意,打算回去后调整下,将底层的换成更重,口径更大的重炮,使其和数量成正比,数量越多的那层甲板口径更大。
这其实才是风帆战列舰的主流,尽管在展过程中有着短暂的口径统一时代,但又被大炮铸造技术,弄出了威力更大的卡隆炮而继续了口径分化的道路。
当然,朱由校对这些并不清楚,他只是出于为后勤运输考虑的原因而采取统一大炮口径的措施,在陆军上面,这一点体现的尤其明显,除了目前改为多功能兵种的冷兵器步卒外,像是骑兵、炮兵、火枪兵,都是以简洁为主,大炮口径也是一溜烟的一致。
因此,沈有容想要形成三种的梯次口径设计,恐怕还要说服他的皇帝,而且这个确实个有着超长眼光的人。在铁甲舰的时代,有着一款著名的战舰,叫无畏舰,这个名号的战舰,直接划分前无畏时代和后无畏时代。
对于无畏舰,朱由校了解的却不是很清楚,他唯一清晰记得的,就是无畏舰上面的大炮口径都是统一的。受此影响,在风帆战列舰的时代,他也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沈有容想要说服他,十分有难度。
最大的可能,恐怕还时调整第三层甲板的大炮数量,想要更加稳定的重心,大炮数量会多一些。
战列舰的大炮减少了,但巡洋舰的却增多了,在减少了上层甲板的火炮数量后,两层甲板共计多出了二十门大炮,也就是一侧十门,总计七十门大炮,和战列舰比少了三十门,一侧少了十五门。
由于战列舰大炮少的不多,故而巡洋舰上面的大炮数量并没有放满,而是等到从天津刚来的运输船运载来新的大炮后才全部填满。
对于飞剪船小型化的护卫舰,沈有容还是很满意的,超高的速度,弥补了一切的缺点,其在侦查和联络上的用途,极其实用,而相比之下,驱逐舰的作用就有些尴尬了,活力薄弱,速度却又比不上更大的巡洋舰,唯一的有点,怕是胜在体型娇小,比较灵活。
但在战场上,这点却没有多大的用处。从沈有容的角度来看,天津船厂这种综合盖伦船和飞剪船特点自主创新出来的船型有些失败。对于这点,他有些自己的改进看法,要么提高驱逐舰的航速,使其达到巡洋舰的程度,要么在目前不降低航速的情况下,增加大炮的数量和威力。
不过,这些改进,确实要等着回去在说了,上海这边可没有验证的条件和时间。
一番等待后,在五艘战列舰,六艘巡洋舰改造完毕后,整个舰队彻底准备完毕,带上大明帝国银行铸造出来的红铜币和银币后,四十三艘战舰的庞大舰队便扬帆起航,朝着中南半岛而去。
整个舰队当中,充当主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共计十一艘,这样的力量,放在南洋已经不弱了,毕竟荷兰和西班牙在这里的正轨战舰力量也不过如此。
和前次不同,这次不论是沈有容还是随船的匠师都慎重了许多,人也勤快起来,在甲板上到处跑来跑去,搜集各种数据和航行情况。没办法,现实教了这群傲气的工匠们如何做人,现在没人还觉的经过大量顶尖工匠设计出来的船型布局十分完美。
甚至就连沈有容也开始挥羽林军的传统,让下面的水手开始讨论建议,到底对火炮数量的布局有何想法。
经过一次毁灭之后,帝国海军舰队是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慢慢的用实际来检测了,沈有容现在能做的,就是在经过这次实际航行后,尽可能完美的将船型布局给确定下来。
目前天津船厂储存的大木料,足够建造六十艘左右的主力战舰,这是现在整个大明巨木料的储备了,真是用完就没有了,必须等到明年年底,阴干的东北巨木成型后才行。因此,沈有容这次的航行十分重要,等到具体数量和细节一确定后,便要大肆建造。
到时候若真的还有什么隐患,那么其成本可就更加巨大了。因此沈有容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这无疑让他肩头的担子非常的重。
不过沈有容却更加习惯这样的生活,相比于解甲归田,在家无所事事,他更加喜欢身处在船上,在军队中的感觉,这让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才有意义。
明朝九边,大同镇总兵驻地,大同府。
孙承宗带着人马,缓缓来到了这座城市。边镇的改革十分的顺利,在辽镇实际上已经裁撤的情况下,蓟镇一点难度都没有,上至总兵官,下至一个小兵,全部都恭顺的接受了情况的变化,纵然有些怨言,但却不足为据。
而这里的土地和人口,也全部都归属到了河北行省巡抚衙门的治理下,蓟镇解决后,便是两个新分解出来的小边镇,昌平镇和真保镇了。这两个一个靠近京师,一个驻兵在保定,都是属于河北省范围内,在京师城防军虎视眈眈之下,更是一点波澜都没有。
有卫所土地的全部都分下去,没有土地,属于战兵的则拣选精锐,被京师城防军收编,剩下不够格的,要么解甲归田,要么被当地警局招揽过去,要么就是成为了当地的民兵训练使之类的。
他们怎么来说都上过战场,纵然油滑,但也比其他人要好些,只要不是真的上战场,只是面对百姓和训练民兵,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
种种措施下,接连三个边镇就解决了。
而后下一个目标,便是总兵位于大同府的大同镇了。
此刻,府城外,知府和总兵一同出门迎接,孙承宗见状,也和策马行于他身边的赵率教一起下马,随之一起下面的,还有身后几百名有着不同肢体残缺损失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