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澈脑海里凭借前世一知半解的历史回忆来搜寻有关于禁事情--于禁,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曹魏将领,中平四年(184年),于禁由鲍信招募讨伐黄巾军。
初平三年(192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与其党俱封为都伯,属将军王朗。王朗异之,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
“对!对!刚才于涣说自己是兖州泰山郡钜平人,看来此于禁定是那个于禁了。虽然现在还小,但若是现在招募麾下,我能从小培养啊。养成武将也是极好的。”周澈心中喜悦的想着。
“既已拜见过恩公,天色不早了,俺还得赶到下个驿站投宿啊!恩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于涣作揖向周澈告别道。
周澈本欲开口想说,将于禁留下培养,但是看见他们一家其乐融融,怎忍心让于禁从小和父母离别?是做“蝴蝶”搞“蝴蝶效应”改变于禁人生,还是顺应历史潮流,任他自由展?这是个抉择。
周澈看了看于禁,如果用自己的“蝴蝶效应”来干涉于禁的童年人生的话,不就有点像千年之后的自己那个时代社会----标配的人生,一味按照大人们的套路来,强行设定所谓“人生”。
在后世国人的意识中,每个人生阶段,都会存在一个“标配”的人,接着会被迫切成为那个“标准件”。
对于年轻父母而言,生孩子的“标配”就是生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又好,年年拿奖状,给父母长脸面。
如果生了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父母就会时刻拿自己的孩子和隔壁家的去对比,在对比中越觉得自己家的是个“残次品”。
孩子被父母和隔壁家的对比久了,孩子自己也会慢慢觉得自己是个“非达标产品”,自信心受到剧烈打击,最后沦为破罐子破摔。
周澈回忆着后世一些刚毕业的同学,他们认为“标配”人生,就是在两年内有房有车,三年内结婚生子,如果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这些事情,就会被周围的人称之为“人生赢家”。
穿越之前他的一个女同学,二十五六岁,当她看见同学和同事都纷纷走向婚姻,结婚秀娃,她十分焦虑,焦虑到失眠。
因为她母亲说过,作为一个女人,就应该在24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 28岁之前生完二胎,然后相夫教子,这样的生活才是女人的“标配”。
这个女同学看着身边的闺蜜一个个都成为了“人生赢家”,尽管自己事业节节攀升,但还是觉得自己“失败极了”,因为她走的路不是女人的“标配”。
周澈其实在大排档曾经和朋友讨论过,什么样的男人算是相对成功的男人。
几个朋友都认为,三十岁之前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事业蒸蒸日上,还有一笔不少的存款,这样的状态才算是30岁男人的标配。
如果男人再优秀点,房子住二百平,车子是百万的,这比“标配”升级一点,算是人生的“豪配”。
但是现实是多数男人,为了达到“标配”,成为一个“标准件”男人,而焦虑不安,整日忧心忡忡,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窝囊”,感觉自己没有“男人尊严”。
周澈记得前世的一个朋友说,自己曾经成绩碾压一切学渣,毕业后,留在了帝都,工作也不错,但是距离在帝都买房,还差一点。而他的一些同学,在三四线城市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达到“标配”。看着别人晒娃秀恩爱,全是岁月静好。而自己一个人在帝都苦苦努力,觉得很失败。
“人生赢家”这个词,似乎成了褒扬一个人的最高标准,而评判一个人是否符合“人生赢家”,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有房有车”和“结婚生子”。
然而周澈两世为人,才感悟,人生不是一场赌博,哪有什么“人生赢家”和“人生输家”,只不过是走的路不同罢了。
每个人的起点是不同的,就像“寒士”金宸皓入仕是何等艰辛,要不是遇见周澈,可能或许就像徐康那样蹉跎岁月;而“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绍、袁术他们只要稍微有点能力,等到弱冠之年,家族早就为其铺好当官的路子了。
讲得再通俗点---打个比方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要想在城里买一套房,可能需要工作好几年,才能付得起付,而城里的孩子,还没有毕业,家里早已经备好一切。
其实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有些人大学一毕业就参加了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让父母早日抱上孙子,不但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让父母也成了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