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逍遥江山 > 151章:意在迁都

151章:意在迁都

“不错,如今天下看似太平,人称永乐盛世,但靖难所牵连的流徙尚未归乡,战争所导致的疮痍尚未恢复,百姓仍然为温饱担忧。陛下仁义为怀,敢于纠正成祖皇帝的错误,实乃难得,身为臣子,的确应该多多扶持!“杨士奇话音一落,杨荣接过话头道。

黄淮见两人明明明白了自己话中所指,偏偏给自己打马虎眼,心有有些不悦,皱了一下眉头道:“这些我当然知道,若非明白这些人当年是被冤杀,今日皇帝早朝时为方孝孺等人平反,我岂能不说话,我是在想,皇帝最近一些举动着实有些奇怪,想问问皇帝这么迫不及待的做这些举动之外,是不是想做什么大事?“

杨士奇道:“黄大人怕是多心了吧,皇帝素来宽厚仁慈,不过是做了些平反的举动而已,还能做什么大事情?你啊,不要胡思乱想了?“

黄淮哼了声,道:“那可未必,皇帝若当真只想给方孝孺等人平反,那撤兵安南,停止下西洋,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作何解释,我看皇帝绝不只是平反那么简单?“

蹇义与金幼孜相视一望,心头各自一动,皇帝这些天的举动,他们不是没察觉到,只是没深想,此时听黄淮这么一说,似有所悟!

金幼孜沉吟了片刻,见夏元吉自进来一言不,忍不住道:“夏大人你是户部尚书,依你看皇帝这么做,是不是在收敛国库?“

夏元吉是洪武年间中举,被推荐入太学。适逢朱元璋挑选太学生充实朝廷,夏原吉被选中抄写文诰。同去的太学生对抄抄写写不感兴趣,在房内嘻笑喧闹,只有夏原吉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地抄写。朱元璋对他十分赏识,破格提拔他担任户部四川司主事,从此,夏原吉在户部任职。

永乐后,被朱棣任户部左侍郎,旋与蹇义一道官封尚书,共同制订赋役制度,夏以民为重,对国计民生提出多项建议,均为朝廷采纳。永乐四年,夏原吉主持户部,奏请裁减冗员,平均赋役,严格执行盐法、钱钞等制度,以便商民;清理仓场,广加屯种,以富国库。有关户口、库存、田赋盈亏数据等,都心中有数,每当成祖询问,对答如流。他虽为国家“财神”,但为人清廉,永乐十九年直言谏阻,成祖怒,将其囚禁并抄家,次年,成祖远征漠北,以粮尽退军。接着连年军事失利,退到榆木川,成祖忧劳成疾,悔不纳忠言,以左右说:“夏原吉爱我”。成祖死后三日,太子亲到监狱,泣诉噩耗,请夏出狱,共议国事。对其颇为敬重。

听金幼孜当头一问,微微愕了一下,皇帝最近的举动,的确是减少了国库的支出,光是撤兵安南,阻止郑和下西洋,就盛夏了一笔不少的银子,他原以为皇帝生来性子如此,便也没在意,如今想来皇帝自登基便急着收敛国库,的确不像是性子勤俭那么简单了?“

“皇帝登基便收敛国库,到底是想做什么?“夏元吉也有些明白了。

黄淮叹了声道:“若是我没猜错的话,皇帝是要迁都了?“

“迁都——?“金幼孜、夏元吉吃了一惊,同时喊了出来。

黄淮犹豫一下道:“我在就听说皇帝喜欢南方,当初永乐皇帝议迁都的时候,圣上还是太子之时,便多有反对,只是本来就不讨永乐皇帝欢喜,地位不稳固才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如今圣上登基为敌,我大明一朝,经洪武,永乐两朝展,百姓安居乐业,四方安定,此时迁都群臣必然纷纷响应,所以才有了种种举动。“

杨荣道:“迁都南京,这可不是小事,圣上刚刚登基,根基未必稳固,未必会这么做,黄大人是否多虑了!”

黄淮哈哈笑道:“杨大人,我本也没这么想,只是皇帝最近的举动太过奇怪,成祖皇帝所作所为中,圣上一一改正,唯独剩下《永乐大典》与迁都一事尚未做出表示,《永乐大典》乃文化之举,圣上若由此意,只需召集人才便可着手,用不着如此收敛钱财,唯独,迁都所需要的是大量的钱财,人力、物力,缺一不可,所以圣上才执意撤兵安南,禁止郑和下西洋!其目的便是为了迁都做准备!“

黄淮还要说下去,就在这时,听得太监声音传来:“皇上摆驾东暖阁!“

话音一落,被太监搀着的朱高炽一脸笑意的走了进来。

黄淮等人急忙起身,躬身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

朱高炽摆了摆手道:“这里是暖阁,朕也脱了朝服,就不用那么多礼了?都坐下吧?”

众人道了声谢,各自坐了下来,早有宫娥送上茶汤,点心。

艾窝窝、 糖卷果、芝麻酥糖、姜丝排叉儿、 糖耳朵、 面茶、馓子麻花摆了不少,朱高炽身子胖,容易饿,每日早朝后,需要准备些点心在身旁。

朱高炽坐下喝了口茶汤后,扫了一眼众人,眼里忽有了些晶莹的东西跳动,当年的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之中,无数人都认为他不可能坐上皇位,便是当朝的驸马都不看好他,无数人背叛了他,背离了他,但只有他们始终在他身旁,无论是他是世子,还是太子,还是今日的皇帝,他们忠实地跟随着他,不离不弃,数次挫败了朱高熙的阴谋,最终让朱棣改变了主意,传位与他。

他的这个皇位,大半的功绩是眼前这些人的,没了他们,今日的皇位上坐着的怕是朱高熙了。

往日如风一般在他的脑海里吹动着,望着眼前的众人,一股暖流在他心底涌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