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哼了声,道:“他们不是看不到,而是看的更清楚?”
郑和心头一动,刚刚端起的茶杯猛地放了下来,一双目光死死地盯着杨峥,下西洋是他一手操办,其中有多少好处,旁人不知,他是心知肚明,光是每年带回来的奇珍异宝,胡椒,苏木,这些都是一笔极大的财富,足够抵他宝船的消耗,可满朝的文官,硬是说他下西洋虽壮大我大明国威,可番邦朝贡频繁,其贡船抵达,一应运送,皆由地方抽调徭役,民力耗费之大,不可计数,百姓苦不堪雅,甚至有文臣更是将永乐十八年的白莲教造反都说成是他下西洋造成的,让他好不气恼,可偏偏反驳不得?如今听杨峥这么一说,让他心头如何不大懂,急切的问道:“小兄弟此话何意?“
杨峥道:“敢问大人,痛骂下西洋的可都是文官么?”
郑和面色一愕,随即用力地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文官,那些言官更甚?”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仿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台,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其改名为都察院,都察院的长官是左右都御史,这些言官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他们皇帝都敢骂,别说这些年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下西洋,自然少不了大骂特骂了?
杨峥沉吟了片刻,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大人下西洋所做出的壮举,我一介小民能看得明白,他饱读诗书,为官数十载,乃我大明一等一的良才,敢问大人小民上述所言,他们当真看不到,不,他们看得到,甚至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之所以百官的极力反对,说到底,就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利害在作怪?“
“你是说他们早已看出老夫下西洋给朝廷带来的好处?“郑和惊讶的问。
杨峥点了点头道:“不错!“
郑和显然有些不敢相信,可细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满朝文武百官数百人,不会一个人看不出下西洋给朝廷带来的好处?可他们反对,甚至昧着良心将下西洋说成是祸国殃民的举动,每次莫不是义正言辞,如今看来这一切的背后,竟逃不过一个“利”字。“
注解: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于他们了。富有者得势,越加显赫;失势了,客人也就没有去处,因此也就心情不快。谚语说:“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这并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