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铮一怔:“怎么这么问?”
“没什么,我是看最近的几回情节有感。其实从一开始,我就觉得《倚天》应该是张君宝的故事。毕竟,《神雕》结尾就铺垫了一段张君宝的剧情。这段剧情对于《神雕》来说实际上作用不大。基本上算是为了铺垫《倚天》而写。随后,《倚天》前两回,以郭襄而起。到‘昆仑三圣’何足道的华丽描写然后张君宝出现大放异彩,再突然被少林追缉。扎实的内功底子,聪颖的学武天分这写描写远不是一般配角可以比拟的。可是第二回结尾,你却又突然匆匆收笔,将我一直很看好的张君宝直接变成一位古稀老人……说实话,这个转折无疑和前面的浓墨重彩并不搭衬。”
邓铮嗯了声,点头示意她继续。
面上没有表现出来,实际上心里却是有些小震惊。
前世里,关于《倚天》初始阶段有更改故事主人公痕迹存在的说法,一直特别有市场,甚至邓铮自己就是支持者之一。
有人考证出《倚天》和《射雕》甚至有3天的重合期,就是说《倚天》开始连载的时候《射雕》都还没结束。
而且,在《倚天》开启的同年,金庸先生结束了《飞狐外传》并在同年写了两个篇幅最小的《鸳鸯刀》和《白马啸西风》,同步对比可以看出,老先生在这个时候开始进入一个转型期他开始尝试新的写作方式,故事的讲述方式设置方式都有所不同。
《倚天》的下一部正是《天龙八部》。
很多人认为这个时期的金庸是成为武侠界第一人彻底抛开其他人一骑绝尘前的酝酿期,所以他在开启了张君宝的故事之后,突然决定写一个和之前不同的故事,因此就把这条线给弃了。
然后接下来的张翠山似乎也经历了类似的事情,初始设定是正派弟子跟魔教妖女的搭配,但很快又被舍弃……
然而这是建立在十四部书全都读完,清楚金庸先生有更改主意的过往和习惯,明白《倚天》正是他的创作转型期,正是自《倚天》开始主角个性越来越复杂化,而这部《倚天》又有连载、三联、新修等多个版本供比对……综合种种各方面,才会产生这种观点,但是姜妃产生这样的想法又是从哪里来的?!
“我猜测可能是张三丰真人的相关传说太多,写好不容易,年代也正是元朝统治时期,他的故事比较难展。还有,必然涉及大量郭靖等已出场人物,所以新意不足。反正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你就是故意放弃了张君宝。然后就是张翠山。很多人觉得张翠山是男主,甚至你也确实是按照男主的写法来写的,什么银钩铁划,什么主角光环,但我一直都觉得他不是……”
邓铮哦了声,很好奇道:“为什么你觉得张翠山不是?”
姜妃就答:“因为他完全符合我爷爷口中‘恶俗主角六要素’:一、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二、聪明机智,资质奇高;三、人品纯良,嫉恶如仇;四、出身不凡,非富即贵;五、命犯桃花,最美为伴;六、少年得志,大难不死。尤其是这最后一点最无语,运气往往好的出奇,如果摔倒也是被秘笈之类绊倒的,如果跟人拼命掉下悬崖,那简直比皇宫内院都要安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