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汉鼎余烟 > 第四百八十四章 协力

第四百八十四章 协力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Phon12、S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前些日子雷远在编县的时候,曾听杨仪说起北方形势。据称近来凉州动荡的厉害,牵扯了曹军投入数万乃至十万的兵力,却一时未能平定,而许昌这边的士人又对曹公日趋跋扈的姿态多有不满,以至于中原、河北都有暗流涌动。

所谓“暗流”,如果使杨仪这样的荆北士人都能感觉到,那简直已经不是暗流,而是汹涌狂潮了。这时候再加上孙刘两家投入的庞大力量……哪怕曹公雄踞北方,兵多将广,也必然会应付艰难。

身为武人,能够躬逢此等盛事,实在感觉荣幸。这更是真正的国之大事,断不容半点轻忽。雷远下意识地摆正坐姿,洗耳恭听鲁肃的下文。

鲁肃赞赏地看了雷远一眼:“其实从去年开始,孙刘两家就此已经秘密商议过很久,各种细节都已经确定得差不多。只不过,因为孙仲异贸然行事,恐引起玄德公疑虑的缘故,我主为了向天下明示孙刘联盟,提出了一个建议,这建议也得到了玄德公的同意。我此番前往成都,便为落实。”

“什么建议?”

“吴侯将遣昭信中郎将吕岱,领部将尹异及三千精锐入益州,协助玄德公作战。与此同时,也请玄德公将派遣一支兵马前往扬州,作为协力。”

说到这里,鲁肃向雷远微微颔示意:“玄德公已经同意了,将遣续之一行。”

这样的操作无关军事上的利弊,主要出于政治宣传的作用。荆、益、扬三个大州协同,共举雄兵向北,自古以来未之有也。最有效的宣传,莫过于使敌人真切地看到三州的兵力共同身临前敌。

雷远挠了挠颌下短髭:“为什么是我?”

鲁肃道:“我主素知庐江雷氏在淮南一带经营多年,势力深厚,威望极高。三年前,我军攻打合肥的时候,就多承令尊号令豪杰襄助,掩护我军侧翼,立下极大的功勋。可惜我军与曹军主力会战不利,遂使淮南豪右们陷于险境,不得不撤往荆州。我主时常嗟叹说,可惜没有补偿庐江雷氏的机会。此番我主再度出兵淮南,必能取得全胜。续之将军随军一行,正好衣锦还乡,弥补此前的遗憾。”

原来如此。

汉代人以农耕为本,加之宗**理的影响,有强烈的安土重迁意识,乡土观念极重。数十年前有位名叫王符的大儒,就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尔。夺土远移,不习风俗,类多灭门,少能还者。”

近代以来,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亡命求存。但即使如此,一旦有可能回到故里,他们仍然毫不犹豫地抛弃落脚治所,奔向故巢。

便如此前刘景升治荆州,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全赖刘表安尉赈赡,皆得资全。结果中原稍定,这些人绝大部分都舍弃刘景升而北归故里,全无半点留恋。

雷远虽然举数万之众迁徙至荆州,可故乡始终在庐江、在淮南。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这是人之常情。

既然孙刘两家要互遣援军,江东那边原有的益州人甘宁,现在已经归附到玄德公的旗下,那其他人选择谁都是一样的。而玄德公能够遣往淮南的,只有雷远,也必然是雷远。这几乎称得上是一项特别的福利,不如此,倒会怕雷远因此心存芥蒂。

所以关羽在书信中不说,直接让鲁肃来讲。以关羽的高傲,既然这建议是吴侯提出的,他可断不会将示好的机会攫为己有。

雷远长长地吐了口气。

就雷远私心所想,他并没有太强的思乡情绪,其实希望能在荆州本据继续深耕。然而这是孙刘两家的共同决定,容不得更改。

不管怎么说,此世生于庐江,部属中也有那么多的淮南人,那就藉着吴侯的威风,准备往故乡走一趟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