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中军的战车已经展开冲锋,一阵“飒飒”的动静响彻,阵型中间平地升起一片“乌云”。
那一朵“乌云”由至少五千支弩箭组成,箭镞破开了空气带起了诡异的声音,越过驰骋状态的己方战车兵,飞了至少两百五十米才落下。
晋国中军与楚军因为需要等待各自疲惫的参战部队离场,再来是需要清理战场的关系,两军的相隔距离保持到两百米以上。
看到晋军那边射箭的楚军弓箭手有些懵,极个别的楚军弓箭手下意识挽弓射箭,他们的行为让周边的同伴产生误判,以至于几个局部的楚军弓箭手都做了射箭的举动。
阴氏的弩有区分级别,强弩射程最远的撅张弩可达一百八十步(约270米),骑兵列装的骑弩最远射程达到九十步(约135米),普通的弩射程超过一百二十步(约180米)。
因为弩根本不用多长时间来训练就会使用的关系,阴氏带来的弩基本上都拿了出来,除了经过专业训练的两千弩手之外,刚才射箭的三千弩手属于客串。
所谓弩手需要专门训练,主要是增加拉弦和装箭的速度,再来就是听从命令掌握每个抬弩的角度,能够听懂各种如“攒射”、“漫射”、“抛射”的口令,准确命中率什么的不追求。
实际上,想追求准头用弓最好,听说过“神弓手”这个称号,还真没听说过谁获得过“神弩手”这个称号。
一切都是源于工业技巧的限制,即便弩被加上“望山”这种瞄准装置,距离近了还好说,距离稍微远一些就别追求什么准头了。
讲得更直接一些,远程武器其实是追求“量”最实在,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只有“量”有点那么过剩才会去追求“质”。从而能够现将射箭玩成“基础技能”的势力,才更容易出现“神弓手”。
楚军的弓箭手比较晚射箭,他们射出去的箭矢却是先落下,只是射了个“寂寞”,伤到了一些花花草草,再给地表增加一些战争遗迹。
差不多是在楚军箭矢落下约七个呼吸的时间,阴氏弩手射出的弩箭才落下去,带起了一朵朵血色的花骨朵,再引出惨叫与闷哼声。
楚君熊审怔怔地看着倒下的御戎,再看向薳罢手里插着弩箭的盾牌,最后扫视了四周和身后。
他们可是处在中央军阵的前端,挨射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正常的是晋国中军怎么就敢无视有一国之君在场,进行这种刻意的箭雨覆盖?
晋国中军的一波箭雨下去,倒下至少七百名楚军。
这还要庆幸军阵前端的参战人员基本有穿甲,要不然倒下的人会更多。
楚君熊审拉拽御戎的尸体,检查有穿甲怎么就被射死了。
御戎的中箭部位在脖颈附近,也就是弩箭正好命中没有甲胄防御的位置,斜着没进去大概三分之一,看位置绝对是穿透了心脏,以至于御戎连惨叫都没有直接毙命。
“王上……”薳罢看到晋国中军那边又有‘乌云’升空了。
因为错愕和紧张的关系,薳罢没算晋国中军射箭的间隔时间,认为继续待在原地会很不妙!
刻意杀死一国之君这种事情?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去干。
中了流矢没命的一国之君却是有那么几个,近数十年死在流矢下的就有曹君姬庐。
当时曹国没跟秦国计较的主要原因是,真心不知道该怎么计较。
薳罢观察和预判了一下晋军箭矢会落下方位,劝楚君熊审后退的话重新咽了回去。
军队的远程部队其实很少会重复覆盖某个区域,他们追求的是有价值的群体杀伤效果,已经覆盖过一轮的区域再覆盖会显得很不划算。
楚君熊审从众多惨叫和呻吟声中听到了杂拌其中的破骂声,辨认了一下才听明白有贵族在训斥刚才私自射箭的弓箭手。
退?过剩的自尊心不允许楚君熊审往后退。
再则,楚君熊审现晋军并不是刻意朝自己这边射,胆子又给肥了一些。
最为重要的是楚君熊审一旦退却,与他“莽”的风格很不一致,可能会打击到参战楚军的士气。
失去了御戎的“王驾”在狂飙,车辕之上的那杆“王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楚国的君王都那么莽的吗?”吕武还是挺佩服楚君熊审的。
因为“王驾”还在冲锋,其余楚军战车的驭手开始频繁抽拉车牛的屁股,打得战场上不断出现牛哞和马嘶的叫声。
一些从“王驾”边上快步奔跑而过的楚军士兵,他们用尊敬和崇拜的目光看了“王驾”一眼,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迈步的速度开始加快。
双方的战车距离不足百米,马上就要产生交锋了。
步军方面,随着两军步兵的距离一再拉近,晋国中军射箭的频率增快了。
那是射程较近的弩也加入射箭,再来就是手持强弓的弓箭手也在射箭。
什么叫“强弓”呢?说白了就是三石以上的弓,射程一般都在一百二十米以上。
薳罢已经临时接过了御戎的职责,一手握住缰绳,另一只手抽出腰间的战剑猛地朝前一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