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节点来算,再看看历史定位,说一句“暴楚无道”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谁让楚国吞并了那么多诸侯国,再来就是时不时喊一句“我蛮夷也”的话。
根据历史定位,打着周王室招牌的晋国无疑是站在正朔的一边,干的事业就是在保卫诸夏文明和抗击蛮夷。
换作以前,吕武一听“暴楚无道”会立刻感觉“出戏”,原因是听太多“暴秦无道”,秦国崛起之后楚国担当的是一个很傻很天真国家的角色。
现在?好歹在这个“世界”混了二十来年,很清楚国际局势的情况下,再站到一个作为中原人的立场,非常认同楚国就是个暴虐和没有道义的国家。
只是吧,历史上被称作“暴”的国家一般都挺火爆,还贼尼玛的强大。不强大还没资格冠上一个“暴”的称号。
结合当下的局势,比如吴国在“芜湖”战胜楚国的消息传开,打赢了国战的吴国得知晋国要在“商丘”搞会盟,派出了一支华丽丽的队伍。
吴国的队伍当然是以吴君诸樊为,再加上几个公子。之所以用上“华丽丽”这种定义,纯粹是他们带上了缴获自楚军的旌旗。
现在这么个年头,旌旗并不单纯由布构成,其实用到的动物皮革和翎羽、尾巴更多一些,挂个什么动物的头骨也常见。
所以,各个列国的旌旗看着其实挺花里胡哨,色彩越是斑斓多姿就代表统治的疆域越广阔或是富有特殊资源。
来自吴国的队伍已经抵达“商丘”,他们不乐意过来“滑①”的理由是,吴军刚刚战胜楚军,并且是一种大胜,觉得吴国比晋国牛逼多了。
怎么说?吴国打赢了楚国,寿梦临死前称王,还不够他们牛逼的???
没错,现任的吴君诸樊没有了之前的谦逊,琢磨着吴国打赢楚国就解除危机,不乐意对晋国伏低做小啦。
楚国输给了吴国,第一个感到开心的当然是吴国,再来就是跟楚国大战小战不断的宋国了。
吕武在得知有那么多列国来参加会盟时,品味出了一点点的风向,笃定果然还是楚军在“芜湖”败给了吴军。
楚国先输了“沫之战”,又在“芜湖之战”给输了,国战打输肯定会失掉“逼格”的。导致各个诸侯国不再那么畏惧楚国,对楚国的忌惮感没那么深,也就敢参加另一个霸主国牵头组织的团建活动。
吴国很爽很骄傲。
宋国觉得楚国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再来找麻烦也很开心。
还有一个国家认为自己也到了应该做出抉择的时刻,是继续跟着一再对自己虎视眈眈的楚国,还是转头跟中原霸主晋国混呢?
但凡有得选,谁愿意跟时刻想把自己吞食入腹的家伙玩耍啊!
深怕被楚国一口吞掉的陈国没有接到来自晋国的会盟邀请,徐国和钟离国也没有,不是也不请自来了吗?他们能到场,陈国就到不得场?别说宋国还愿意搭桥牵线,比徐国和钟离国的到场是更加合情合理的。
陈君妫弱在公元前568年继位,他是被从晋国迎接回去继任君位,能说一口很地道的晋国话。
吕武刚才听陈君妫弱说了一大堆,诸如楚国就不是个人,把陈国给欺负惨了,等等之类的话。
老实说,陈国君臣没多少表演天赋,想要表述有多么惨也是个技术活,哭是真的哭不出来,好歹嚎几嗓子呀!
他们光“吧啦吧啦”一直讲,说的还是陈国的惨状,描述方面很枯燥,重复的用词太多,很难给吕武等一众晋国贵族有代入感。
“伯国吝惜,陈不可如唐、曾、赖、番、许、……诸国也!”陈君妫弱可算是做了一个擦拭眼泪的举动。
比较令人无语的是陈君妫弱眼眶干涩,表情又无比的迟钝,一套无实物表演在十八线明星当主角的剧里连个龙套都竞争不上。
陈君妫弱念的那些名单都是被楚国渗透得差不多,乃至于君位就是由楚国某公子来担任的列国,只差最后一步就给楚国吞并了。
好歹是一位国君在表演,地位是“臣”的吕武能咋办?
吕武只能挥演技,尽量不笑场的安慰陈国君臣,再情真意切地口头谴责楚国了呀。
答应庇护陈国?没有的事!
早些年前,陈国早早表现出要向晋国靠拢的态度,智瑩想用陈国来拖垮楚国,遭到了另外几位“卿”的反对,后面中行偃干脆就不带搭理陈国的。
陈国想投奔晋国,无非就是想找个靠山,好让楚国无法继续渗透陈国,近一步将陈国弄成傀儡国。
晋国跟楚国是敌对关系,接受陈国值得考虑吗?以“疲楚之策”的核心来判定,接纳陈国就有进行保护的义务,陈国就在楚国边上,晋国却离陈国很遥远,到时候被弄得疲惫不堪的会是谁?
轮到吕武就任元戎,陈国其实还是想着投奔晋国,几次接洽下来没有得到正面的回应。
这一次陈国君臣不请自来,面见吕武进行了一场不合格的表演,一众晋国贵族却是有那么点蠢蠢欲动。
不可能每一段时间的局势都一样,目前的情势就跟几年前不一样了。
楚国在两场关键的战役中都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果,有那么多诸侯国跑来参加晋国举行的会盟,很是能够说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