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返人生 > 328 大国重工

328 大国重工

328大国重工

大国重工,强国之基。

然而中国的重工着实有些尴尬。

你要说他工业差劲,他也能造出神舟飞船,两弹一星这样的尖端科技。

可你要是说中国已然是工业强国,这显然又并不妥当,毕竟不说其他,单单一个动机就难住了中国不知道多少科研工作者。

现代重工业的基础其实争得仅有两点,一个是加工精度,这与技术有关,也和人有关。

要知道,在几百年前,中国古人就有微雕技术,一颗米中便可雕出世间百态。然而到了近代,国人不知从何时起就把这些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通通丢掉了。

丢掉手艺还在其次,关键是曾经代代相传的那种匠师传承也丢了。那种精益求精的追求不见了,工业突然就变成了科学家的事情了。而技术工一下就在国内价值体系中失了地位。

世人皆以科学家为贵,而技术工则鄙之。这种价值取向使得去做工人的都是最不入流的人,但凡有其他选择的,绝不会有人干这种事情。

然而事实上呢,人类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生物。陈学谦前世就曾听闻,在日本有人可以用手感应出一个最精密的车床平整度是否合格。

这种技艺必然是需要天赋的,可在中国,这样的天赋根本不可能觉出来。因为这样的天赋并不会给他带来机会和成功,他想要改变命运,唯一的途径还是只有读书。

试问这样的一种价值体系,如何能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

而这恰恰是中国教育最最致命的弊病所在。

无数的公知,改革家提出花样百出的教育改革,可事实上他们的这些改革从根本上都没有脱离一种被我们批判多年,而今却又大行其道的思想。

“知识改变命运”其实不过是另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罢了。

当读书成为一切上升之道的唯一晋升之阶,那么此时就无从谈起什么多元化人才,甚至都谈不上所谓的人才。

因为但凡这种体制出了人,大多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差异化,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只会让所有人最终都成了一般模样。

或许他们中有些人确实天赋异禀,精通应试体制的一门,最终进入某所大学深造。

可这样的教育事实上抹灭了更多人的其他可能,最终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会事实上沦为失败品,投身到一个其实没有任何门槛的岗位当中去。

便以陈学谦前世所学的建筑为例,2016年时,陈学谦从业十年,经手,接触过的建筑项目不下20个。碰到过的设计院不下10个,可看看那些画出来的图纸,基本都是东拼西凑,这抄一点,那当一些,要说真正有自己想法的几乎没有。

这些人当中并不缺乏结构工程师,建筑师这样站在一个行业顶端的人才。可陈学谦看到的没有丝毫创造性,他们其实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流水线工人。

现代工业的流水线生产确实有其强大之处,但它也让人丧失了自由挥的余地。

就是因为中国这样近乎僵化的教育机制,使得国内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面对其他国家人才时,总是缺乏了一股灵性,少了几分深度。

因为在中国的教育机制中,强调的始终是全面,毫无特点的培养方式。

在高中时代,因为中国人口庞大,而教育资源有限,如此,教育改革其实只能换汤不换药的采用淘汰制。

这个制度不考虑你能学到什么,仅仅是区分出你对这种体制的适应程度。你比别人更加适应你就上,不能,那么对不起,不管你是不是有特殊才华,你都只能被淘汰。

可是更加可怕的是,即便你幸运的通过了这种几乎灾难的筛选机制,获得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你会现,在这里,你所学的还是像曾经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