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袁世凯只带了一千人左右的护卫队,其他的北洋新军则全部划归唐绍仪指挥,唐绍仪坐镇总理府,命令全军固守北京城,为袁世凯多争取一点时间。
就在袁世凯的马队刚出北京城的时候,南方军的三路大军几乎在同时赶到了北京城外,近七万南方军将北京城包围的水泄不通。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袁世凯已经逃离北京城的消息传遍了北京城,上午那些还愿意和北京城誓死存亡的北洋新军将领们纷纷开始动摇起来了。
一些人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收拾细软,准备临战之前趁乱逃跑,更有甚者,几个守卫城门的北洋新军守将开始商量投诚的事情。
毕竟此时北京城中满打满算只有四万新军,而围在北京城外的南方军精锐足有七万之众,近两倍之敌,力量对比悬殊,几乎没有多少人相信北洋新军能够守住北京城。
落日西沉,北京城外旌旗猎猎,七万南方军严阵以待,只要主帅一声令下便可以随时攻城。
不过,唐健迟迟没有下达最后的总攻命令,原因是紫禁城乃明清两朝古都,是中国大地上存数不多而又保存完好的古城,况且紫禁城、颐和园等地之中有无数的华夏珍宝,唐健并不像看到这些华夏珍宝毁在他的炮火之下。
所以,唐健从上午开始就对城中的守军做起的政治攻势,凡是愿意弃械投降的他表示既往不咎,愿意参加南方军的他表示欢迎,愿意回家种田的,他可以送路费。
这一次的对峙一直持续到入夜,两军气氛紧张,随时都有可能爆自戊戌政变后的最大一次对紫禁城的军事行动。
这一夜注定不会平静,不管是城中的北洋新军还是城外的南方军都分外紧张,两方只有一方稍有异动,整个北京城就会陷入战火之中,一场血战在所难免,北京城中的老百姓躲在自己的家中祈祷这场战火能够避免,不然整个北京城就会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紫禁城,光绪帝的寝宫。
此时光绪帝神色寂寥的端坐在寝宫的窗台处,眼睛出神的眺望着苍穹之中的一轮残月。
不知道是不是连上天也感觉到了整个北京城中的肃杀之气,就连那轮残月散下的光辉都显得异常清冷。
不知道为什么,越到这个时候,光绪帝的内心就显得越加平静,北京城即将陷入战火,他梦想中想要振兴的大清王朝的希望也注定会在这一夜泯灭。
光绪帝此时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他倚重的人了,梁启超、谭嗣同,曾经他最看重的两人,死的死逃的逃,就连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康有为也生死不明,整个紫禁城中唯有他的老师还陪在他的身边。
已经年过古稀之年的帝师翁同龢,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来到光绪帝的身边,柔声道:“皇上,您现在还在执著么?”
光绪帝回头起身,将翁同龢搀扶到自己的身边坐下,苦笑道:“呵呵,执著?我执著了这么多年了,到如今还不是一场空。”
翁同龢已经老了,古稀之年的他看的比其他人更透一些,这位“中国维新第一导师”,曾帮助光绪帝拟定并颁了《定国是诏》的帝师已经将政事看的轻如鸿毛。
翁同龢淡淡道:“皇上,您是生不逢时啊,倘若皇上生在康乾盛世,必定是位彪炳古今的一代明君。可是,皇上可生在了内外交困的乱世,老佛爷霸占朝纲数十年,虽然借唐健之手除掉了老佛爷,可是前驱虎,后却迎来了狼,皇上的中兴之梦注定无法成就,唉,可惜了啊!”
光绪帝闻言,扑在翁同龢失声痛哭,光绪帝无时无刻不想着抵御外辱,富国民强,做一代中兴明君,可无奈大清已经是风雨飘摇,就像一个年迈老人走入了末路,就算他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了。
光绪帝幽幽的问道:“老师,你说唐健能带着大清子民驱除列强走上强国之路么?”
翁同龢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叹道:“唉,大势所趋啊,希望唐健不要成为第二个袁世凯啊!”
就在这时,北京城外突然火光四起,枪声大作,震天的喊杀声由远及近,是南方军攻城了!
光绪帝喟然长叹,说道:“老师,已经开始了啊!”
翁同龢盯着远处的火光,微微笑道:“呵呵,是啊!这大清注定会在今夜灭亡!”
光绪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翁同龢说道:“老师,希望您能够陪学生走完最后一程,好吗?”
翁同龢爽朗的一笑,说道:“哈哈,老臣已入古稀之年,生无可念,今日能陪皇上走到最后也是老臣的福气啊。”
光绪帝感激的看了翁同龢一眼,然后将他慢慢搀扶起来,最后两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紫禁城数百年的宫闱之中……
ps:今天的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