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工业之动力帝国 > 第7章 技术来源

第7章 技术来源

梁海平想了想对着梁远说道:“听你这么说好像是挺好的,可问题是我们去哪里弄双层车体的技术啊,长chūn客车厂的规模比段里的厂子大那么多,都花六千万才能引进技术,我们得花多少?”

梁远想了一会,挠了挠脑袋说道:“小叔,目前到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的铁路分部,一个是ín zhǔ德国的统一机车车辆制造联合体。意大利那个暂时作为备选,第一目标就是ín zhǔ德国的车辆制造联合体。”

“小远,我们怎么联系ín zhǔ德国的厂子啊”

“今年八月份,ín zhǔ德国有个莱比锡国际博览会,省里会寻找一些企业组团参加,到时候小叔以铁路企业的名义跟着去就好了。”

梁海平重复了一遍,显然对梁远所说的这两个国家有些陌生,对于8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一提到引进技术往往都是英,美,法,西德,rì本。

作为穿越人士,梁远清醒的《认识到以段里那个车辆厂的水平,若是想尽快消化引进的技术,还是选择和自己差距不大的才好,否则就好像前世中国的国产高铁一样,最终的国产化率顶天达到85%。梁远穿前无耻到极点的铁道部一边喊着高铁已经全部自主,一边报道说用于高铁大功率驱动电机控制的国内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即将奠基,简直就是智商无下限。

前世梁远认识的一位北车高工吐槽说,整个列车控制系统的核心国外根本看都不让你看,铁道部曾经和rì本川崎重工磋商,试图得到部分控制系统的源代码,结果被打肿了脸灰溜溜的再也不提了。

中国高铁的情况就好像一个建筑队接手了一幢打完基础的大楼,盖完地表部分之后,建筑队中的很多人就认为这幢大楼是自己盖的,周围不明真相的群众也跟着欢呼雀跃。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没有国外的配件支持,中国高铁全部都得在家趴窝。

在梁远看来,眼下ín zhǔ德国DB型标准双层客车作为段内维修厂的技术奠基是在合适不过的。

ín zhǔ德国自60年代起,累计生产了30多万辆各种铁路车体,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前,占全世界客货车车底出口量的75%。目前在中国广九铁路用来运送港澳同胞,归国华侨的高级客运车底就是从ín zhǔ德国引进的24型车底,梁远前世一直到2005年24型车底还作为高档车底营运在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新东方快车”线路上。

DB型标准双层客车就是1985年ín zhǔ德国在24型车底基础之上展起来的双层客车车体。更重要的是DB型标准双层客车转向架的构造速度达到了160公里/小时,这意味着在国内200公路/小时的高速铁路时代到来之前,铁路大集体相当于一次迈过120公里,140公里两个小坎。

而且作为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姐妹,技术引进的同时还可以效仿当年苏联援华时期的例子,只要待遇给的足够,ín zhǔ德国的技术专家绝对会手把手的教会阶级兄弟整个生产的工艺流程,这可比同资本家交易只能买回来一堆冰冷设备和技术资料强的多。而且ín zhǔ德国目前和苏联一样都陷入了轻工产品极度缺乏的境地,到时候见机行事,条件理想的话很可能一分现金都不用花呢。

梁远对着梁海平笑着说道:“还有2个月呢,小叔先不用想这么早,再说万一老梁同志看我俩不顺眼,把我们当作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家伙,今天和小叔说的这些可就全泡汤了。”

梁海平看着梁远哈哈一笑说道:“我才不信你没挖好坑等着你爸跳进去呢。”梁远也不会回答只是嘿嘿的笑着转移了话题说道:“小叔,绥芬河的市场我都想好名字了,就叫‘中国城’。你看怎么样?”

梁海平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成,可比中苏友谊市场有气势多了。”

两天之后的下午,梁远三人风尘仆仆的回到了本溪,看着道别离开的祁连山慢慢的消失在人流之中,梁远揉了揉脑袋对着梁海平说道:“小叔,和我去趟百货大楼吧,我就买了2套俄罗斯套娃,怕是打动不了嘉嘉和菲菲,还是把那个狗熊买回来消灾吧。”

梁海平到是啥也没说,只是有些幸灾乐祸的看着自己这个小侄子挠头的样子,和梁远去百货大楼买了两只狗熊之后,就把自己当成苦力跟在梁远后边回到了铁路小区。

爬上楼梁远站在门前犹豫了一会,一咬牙掏出了钥匙打开房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