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又名——兄弟之间
-----------
两人喝了一会,陶商又叹了一口气。田凡见他今天叹的气实在是太多了些,这不符合他乐天派的风格,于是问道:“兄长,您到底有什么烦心事?跟小弟说说,也许小弟能给您出出主意呢?”
陶商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我跟应弟吵架了!”田凡很纳闷,这兄弟俩一向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好的跟连体人似的,怎么还能吵架呢?
田凡问道:“哦?为什么?两位兄长一向相处融洽,怎么会吵架呢?”
陶商叹了口气,只是摇了摇头,却不急着说话。一口喝了杯中的烧刀子,挤眉弄眼的好半天,深深的出了一口气,这才把杯子重重的墩在桌子上,说道:“贤弟,为兄醉了,你就当我是在说胡话!”
田凡这个纳闷呀,这陶商的酒量他是知道的,这才哪到哪啊?陶商继续说道:“子不言父之过,我醉了,说的话算是胡说!”田凡终于明白了,这家伙估计对他家老爷子有意见,清醒的时候不能说,只有现在半醉不醉的,就算自己是胡说了,这才敢说出来。
田凡赶紧说道:“好的兄长,兄长不必担心,今日你说的话,出的你口,入得我耳。”说着,端起自己的杯子,也是一口灌下,也是挤眉弄眼的半天,才继续说道:“兄长,见没有,小弟也醉了,今天我听到的,你说出去的,明天就全不记得了。”
陶商着这个善解人意的小兄弟,笑了。点点头,说道:“贤弟,我家老爷子偏心!他活着的时候偏心,死了之后还是偏心!”陶商是个孝子,他说陶谦“死了以后”,可以出他对陶谦的怨念有多深!
田凡问道:“兄长,此话怎讲?”
陶商继续说道:“他活着的时候,我每月的例钱只有二弟的三分之一!每次我兄弟二人出错了,他打的都是我!学问学不好,他不罚二弟,罚我一罚就是跪一个时辰!……”陶商越说越生气,越说越激动,突然抓起桌上的杯子,猛地摔在地上!
唐一听见动静,赶忙进屋。田凡对他摆摆手,唐一转身出去了。
陶商接着说道:“你知道他死前留下的遗命是什么吗?他说我兄弟二人不能分家,如果分家,那家产我只能拿到十分之一!……我是嫡长子啊!二弟是庶子啊!你打听打听,我整个大汉有这样的父亲吗?为什么我整日为家事操劳,二弟整日架鹰走狗,喝酒**,父亲却不见我的努力?他怎么就那么偏心啊!”说完,陶商失声痛哭!说实话,陶商的话大部分是真的,只是他说整日为家事操劳那一段是假的。这厮跟陶应差不多,下邳的每一家青楼酒店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不过陶家的生意是他打理,这倒是真的。
田凡着痛哭的陶商,端着杯子,慢慢的抿着杯中酒,却不说话。他知道,陶商是心里的不满积压的太深了,不这样发泄一下,总有一天他会病倒。
其实事情的关键,就是他觉得陶谦偏心,自己受了委屈。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除了最近一些年之外,普遍都是一对夫妻生养有多个孩子,这么多孩子想一碗水端平,对每个孩子都平等,实在是太难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对谁好,对谁不好的问题。这种情况其实挺可怕的,往往会造成子女之间的不合,以及子女的不孝。
一个受溺爱太深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受到的关爱还不够,还可以再多些。这就是习惯的害处,一个人习惯了某一个人无偿的付出,他就会觉得本来就该如此,不这样,他还不乐意了呢!而另一个呢,则觉得自己就是个陪衬,也许他不敢记恨父母,但是一定会记恨受溺爱的兄弟。长此以往,兄弟失和的祸根,也就埋下了。而等到孩子们都长大了,该他们赡养父母的时候了,往往又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比如,没有受到太多关爱的孩子会想,当年你不疼我,现在我也不孝敬你。而受关爱较多的孩子呢,却往往会想,凭什么他不孝敬你,我就得孝敬你?什么?你问你当年对我那么好,我为什么不对你好?废话,当年你对我好,那是应该的!谁让你生了我?生了我,你就得养我!
话说,大家都知道这事挺严重的,但是没有大智慧的家长根本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一般情况下,多个子女的父母都会有些偏心,一般会偏心最大的或者最小的,不然就是生活最艰辛的。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些父母会偏心于过的最好的那个,对于这种父母,田凡不知道该说他们什么!
好容易,陶商平静下来了,他擦了擦眼泪,不好意思的对田凡说道:“贤弟,为兄失态了!”田凡理解的点点头,说道:“没事,兄长难道忘了?我们都醉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田凡接着对陶商说道:“兄长,小弟问你几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陶商点点头,说道:“贤弟请讲!”
田凡问道:“你用哪只手执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