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锟终于如愿以偿,面对直接找上门来死缠烂打,又是威逼又是拉交情的曹锟,吴佩孚是毫无办法,最终只能妥协。
这样一来,总参谋部对援军计划稍作调整,原定的总指挥改由曹锟担任,孙传芳下降半级成为曹锟副手,不过已经调动的部队不再作重新部署,曹锟的国内职位暂时保留,说白了让他当这个总指挥其实就是给他一个名义,到苏俄战场转上一圈,镀镀金,捞份功劳罢了。
可就算这样,曹锟也心满意足了。能够在这场战争中混个“民族英雄”的头衔,他这辈子值了。至于孙传芳的改任,吴佩孚只能亲自和他谈话,同时许诺曹锟只是名义上的总指挥,具体军事部署和作战基本还是由孙传芳负责。并且告诉他,经中央决定,等这一仗打完,孙传芳的军衔将由中将直授上将衔,以弥补对他临时作出调整的损失。
对于这些,孙传芳倒是很大气,想也不想一口就答应下来,而且还笑嘻嘻的和吴佩孚说,有曹锟这员老将在军中坐镇,他的腰杆子也硬几分,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他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
孙传芳的知趣令吴佩孚终于放下了心,再安慰了他几句后就询问起部队准备的情况。两日后,援军按照计划由铁路先抵达东北,再通过中东铁路北上,从哈尔滨换站转向西,进入俄罗斯国土。抵达远东地区,再沿西伯利亚铁路一路西进,直抵前线。
整个路程虽由军列安排,可前后也需十来天的时间。就在中国的十万援军还在半道上的时候,前线传来个好消息,苏维埃红军死守一个半月的谢罗夫终于被中俄联军拿下了。
其实说,谢罗夫的攻陷是一场大胜。倒不如说这场胜利只是一半,而另一半是伏龙芝的主动撤退才导致谢罗夫的失守。
随着中**团西部集团军群从中南部一路北上直插莫斯科,一口气打到苏维埃的首都。谢罗夫在整个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就发生了变化。如果莫斯科守不住,中俄联军就会对谢罗夫地区形成前后夹击的势态。从而导致谢罗夫的几十万部队全军崩溃。
如今的苏维埃,在莫斯科地区虽然部署了上百万的大军,可这些部队除近十万主力部队外,其余的战斗力几乎都是渣渣,根本就是东拼西凑临时组织的军队,人员素质就不提了,从装备来说连战争之前的地区民兵都不如。
谢罗夫的伏龙芝方面军、乌克兰方面军和白俄罗斯方面军经过多日战斗后加起来还有50多万。这50多万部队在斯大林眼里等于是救命稻草。只要伏龙芝率军回援,莫斯科战役还有转变的机会,一旦丢掉了莫斯科,那么一切都晚了。
伏龙芝不愧为红军最优秀的将领。在斯大林的催促下,他并没有慌了手脚,丢下谢罗夫急急向莫斯科转移。伏龙芝知道,一旦他这样做的话,不仅救不了莫斯科。反而会导致这几十万部队的全军覆灭。
别看伏龙芝在谢罗夫打得有声有色,还奇兵突出差一点儿把远东政府军给歼灭了。可伏龙芝也清楚的看到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一旦没了谢罗夫作为屏障,他这几十万大军在野战根本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所以,在救援莫斯科的同时必须保证后方的绝对安全。为此伏龙芝壮士断腕,把5个师的部队继续摆在谢罗夫为大部队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