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
因为同一人而起的同样的疑问,又开始困扰另一群人了。
“英国公,还是您老拿个主意吧?”纷扰一阵,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在了坐在上首的一位老者身上。
英国公张懋如今已经年近七旬,可精神头一向都很旺盛,可此时却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连脸上的皱纹都多了不少。
自从十岁那年,父亲张辅死于土木堡之后,到如今已经有了近六十年,张懋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可他从来就没有象今天这样心神不宁过,大概也只有十岁那年,才会如此吧?
拿主意?他在心里暗自苦笑,自己能有什么主意,还以为是正统年以前吗?
那个时候,英国公这个名号确实有用,就连权倾朝野的王振,父亲都敢当面直接顶撞,试问当时又有哪个文臣敢于如此?铮铮铁骨?没有实力撑腰的话,铁杵也会变成面条的。
可自从土木堡之后,勋贵的地位就每况愈下了,问话的朱晖早些年还有点折腾劲,可到了弘治十八年,还不是也被文官们给压住了。
当年火筛连同小王子共犯宁夏,右都御史史琳求援,满朝文武皆不敢应命,最终还是勋贵出了头,保国公朱晖率军前往退敌。可结果怎么样?
文臣们认定他只斩首十二级,追回生口四千,上报有捣巢有功将士万余人,兵部尚书马文升、大学士刘健持书不予,而后,以大军扰民伤财甚多,是以无功有过为由,御史们也是纷纷弹劾,掀起了一场大言潮。
要不是孝宗皇帝英明,坚决不允,朱晖这一趟不但白折腾,没准儿还会把身家姓命都折进去。
其实这不是扯淡么,斩首十二级就能追回四千人丁牲畜?文臣们他们自己不懂军事,算不明白账,却把天下人都当成了傻子,压制战功也不是这么个压制法吧?
张懋觉得这件事极其可笑,但他却也无可奈何,谁让文臣们拳头大呢?
正统年以后,京营的兵权尽落士人之手,先皇成年以后启用朱晖,很有借着勋贵势力振作的意图,可却英年早逝。若是将事情往坏处想的话,张懋也认同雷火之夜传出的那个谣言,孝宗皇帝的确死的蹊跷,偏偏就赶在那么个节骨眼上。
孝宗皇帝驾崩后,借着小王子入侵宣府的当口,文臣们迅速将朱晖调出了京城,等他回来的时候,京营的指挥权已经尽数易手,文臣准备之充分,由此已经足可见一斑了。
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对朝堂上的这些事儿,张懋已经看得很透彻了,朱晖的下台并不是偶然,而是大势所趋,文臣们不会容许勋贵和皇权再次联手,与他们抗衡的,所以,他也是打算安心的做个富家翁了。
可谁想到,事情突然又起了变化,谢宏的横空出世,和雷火之夜的翻盘,让张懋大大的吃了一惊,一夜之间,天就变了,皇权再次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崛起,让他这个老江湖都是应对不及。
这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被人在头上压了这么多年,对头们倒了霉,自己这些人也是大大的出了口恶气,当然很爽快。不过,没能在这次大戏中掺上一脚,那就不单是遗憾的问题了,这可是很要命的。
勋贵是什么?那都是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立下从龙之功的人。
太祖立国,那是改朝换代;成祖靖难,也是改朝换代;代宗替位,英宗复辟,都是改朝换代,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会有新的勋贵涌现出来。
如今的正德朝,其实也在改朝换代,士人们曰显颓势,皇权却在咄咄逼人,跟从前刚好相反,可这个过程自己这些人却偏偏没能赶上。那么,当新的勋贵崛起后,还能有自己这些人的位置吗?
张懋自己倒是想得开,他年纪一大把了,一直被文官们压制了六十年,也没啥不甘心或者不适应的,谢宏那些新勋贵再蛮横,还能比文官们更不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