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奇怪地看着宋九,这几人是从京城来的,难道未听说过,她想了一想,还是悄声说道:“张知州与赵相公关系非同小可,赵相公虽不在相位上,但他担任朝廷首相十余载,新知州能不买张知州的面子?”
王枕大笑:“小娘子,赵相公也有政敌的,万一有大公无私的新知州,或者他的政敌来……”
“不要乱说,敢与赵相公为敌的人个个都是朝廷大员,岂能担任小小的知州,来担任知州的又岂敢不给赵相公面子。”宋九喝道。
不让王枕说下去。
但他终于弄懂了更多的来龙去脉,也明白自己担心所在。
首先是曹翰与赵普的关系,曹翰与赵普一直不对头,这不对头不仅是赵普促使赵匡胤打压武将,还有私人的恩怨,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私怨的,宋九不大清楚,可老早赵普就打压曹翰了。在他向赵匡胤阐明先南后北政策时,曾说过一句话,除陛下亲征外,除了曹翰,谁人能与契丹为敌,但曹翰能担任主将吗?然若是先南后北,派一偏将,即可收拾数国。
先南后北好,还是先北后南好,宋九现在不好判断了,或者用朱元璋先对付强大的陈友谅,后才对付张士诚来相比,但是鄱阳湖一战也太过冒险,因此不好作比较,若是换成现在的宋九来选择,恐怕同样是先南后北,至少能将中原统一。
赵普讲这句时的背景是指柴荣伐契丹之战,东线赵匡胤。韩通等将表现十分亮眼,包括曹翰。但西线却出现了失利。用柴荣伐契丹中诸将的表现,在世的将领中,除了赵匡胤外,只有曹翰。
然而当真曹翰在宋朝诸将领中是大宋第二?
这句话有两个重点,一是先北后南太过冒险,国内还未稳,不可能赵匡胤丢下国内不顾,率领大军亲征契丹。其次是曹翰性格残忍,担任主将会出事。非是说曹翰好话。
再到平蜀一战,曹翰身为曹彬手下二号大将,在曹彬约束下,并没有胡作非为,也有功劳的,但在赵普操作下。诸将赏赐名单中,却不包括曹翰。所以宋九送潘美出征时,曹翰曾亲热地拍着宋九的肩膀,他与赵普作对,曹翰十分喜欢。
张霁是赵普的人,不用怀疑。宋九与张霁没有交集,那个是那个的人,除了已摆在台面上,宋九也不大清楚,不过张霁与古通判是同僚。共事时肯定透露出一些口风,刘氏贿赂古通判。古通判看她长相俏丽,又给了一些重礼,高兴之下,说出真相。没有这回事,古通判也不敢说。况且对付普通的官员,赵普虽下去,余威还在,也足够用了。
宋九不清楚,可能赵匡胤清楚,担心曹翰入城后做出不好的事,于是派张霁来担任江州知州,这是一种平衡之策,入城后,宋军抢掠,因为政治斗争的结果,张霁派人抓来抢掠的将士,不给曹翰面子,当场击杀。曹翰大怒,于是上奏,不知道奏本里说什么,但正因为有了这种敌对的关系,赵匡胤相信了,将张霁调迁到饶州。
随后赵匡胤反应过来,立即派出中使下诏禁止曹翰杀戳,可是中使来迟了,赵匡胤无奈,等曹翰带着军队回京,他又将张霁调回饶州。若自己同意来江州,张霁还回到饶州任职,若自己不同意,饶州那边有通判主持政事,并不耽搁,张霁就会重新成为知江州。
对此调动,张霁不会感到满意,江州整是一座死城,回来找死啊。
然而他回到江州却发现惊奇的一幕,无数江北百姓与商贾涌入江州城,甚至主动替朝廷将井水中的尸体打捞起来,以便霸占房舍耕地,江州又有了新的生机,不但有这个好处,张霁还发现其他的好处,例如大量江北百姓涌过来,他们不会仇恨宋朝的,有他们稀释,余下江州百姓反抗朝廷的勇心便会削弱。官府便能挑选出可靠的差役与衙前,商业能重新恢复,耕地也不会荒芜,最主要是巨大的政绩……
于是张霁一边上书,请求朝廷免掉江州税务,以安百姓,一边暗下派人宣传来江州的好处,以至自己去了黄州,码头上到处是前来江州捞金的百姓与商贾。
本来是一件好事,甚至他替宋九解决了许多难题。
可这时官府班子草草搭了起来,商贾与主户们不敢胡乱的圈地圈房屋,开始象刘氏一样贿赂。
对于贿赂,宋九没有多痛恨,这玩意儿在那一个朝代那一个国家都弄不清楚,在广南时他的要求只要别弄得太过份就行。然而这是无数房舍与耕地,仅是江州城中就有一两万套房舍,中间还有许多大型邸店与豪宅没有破坏掉,价值几何?从湖口到江州郊区有两三万顷耕地成了无主之地,价值几何?所以这个贿赂数字越来越大。
糖衣炮弹击倒了张霁,才有今天看到妇人那悲惨的一幕,巨贪造成严重不公!
看似张霁使江州重新繁荣起来,实际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原居民会对朝廷越来越痛恨,并且宋朝有完善的遗产方面的法规,主人死后财产归亲人继承,若直系亲属死了,由旁系的最亲亲属继承,江州城中百姓死了九成以上,可他们在城外还有许多亲戚,也就是这些房舍与耕地主人那怕全家惨遭杀害,也不能算是无主之财产无主之耕地!
现在江州百姓还不知道,一旦知道这条宋律,又从恐惧中走出,闹将起来,矛盾会更大。难道以后再派曹翰来屠一次江州数县?
再者张霁当初请求朝廷免税是好心,这莫用怀疑,然而全州免税。那些受害百姓免税是理所当然,就是免十年税也弥补不了曹翰对他们的伤害。这些外来户又凭什么免税?
这个税不如不免。一旦免掉,反而更让原住民痛恨!
但江州城应当还有其他的问题。
刘氏并不知道宋九在想什么,问道:“几个郎君说是驿使,为何在这里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