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一品富贵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南方有风

第四百四十八章 南方有风

王禹偁大嘴巴有资格的,文才好,有思想,有才干。才德兼备,难得的官员。

然而才德兼备就能上位吗?

错也,官员想上位,最重要的不是才德兼备,而是手腕,也就是所谓的权谋术。

权谋不足,只能被人所驭。于是王才子立即被王沔利用,不知道他说了什么,王沔信以为真,想想也不错,因此上书道:“请自今群官诣宰相及枢密使,必须朝罢于都堂请见,不得于末厅延揖宾客,以防请托。”

赵匡义开始未想到,想想也不错啊,反正自宋开国以来,这条规矩也在渐渐形成,不如将它制度化,于是同意。

但是不是如此呢?

就象宋九曾经提出,鼓励大户人家多做善事,这个肯定能明文规订的,是鼓励,非是强求,实际北宋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可以的,与任何时代一样,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能一概论之。

但其他的就不行了,平等征收商税,禁止豪强非法兼并,反对高利贷。是不好,也可以下诏震慑,甚至动援大家怦击。

然而真的去执行,国家等着乱吧,宋九等着死吧。

这个利益圈太大,大到赵匡义赵普与宋九三人联手起来,都未必兜得起的地步。

还有一个比喻,赵构开始收回四大节度使之兵权,岳飞急了,上书说皇上,不对啊,俺们替你拼死拼活,就不讲这些都是我们训练的私家兵了,就讲家人。家人一起留在杭州做了人质,这样你还不放心啊。

岳飞说的是实际话,然而它不能说。就象人到了夏天不穿衣服不会死人,反而会凉快,但必须得穿。

有这回事。然而这件遮羞布不能捅破。

现在道理一样,是有这项隐形的规则在,但不能明文规订。

有事最好放在明处解决,但有一些特殊情况,或者时间紧急,就必须立即喊到家中商议了。或者有的家人亲戚同时为官。难道就因为都做了官,然后老死不相见?

况且想要请托,到了两府就不能请托?

赵匡义诏书一下,所有人面面相觑,但又不知道如何解释。

王沔大喜,这一回好办了。咱先在东府,一切放在东府来,看你们怎么办。

然而有人有办法,谢泌便上书到,如此,是怀疑大臣一个个品行不端正。就象陛下有辅臣辅助,是不是不接见群官呢。还得要见,不然何以知外事!如果都让群臣于都堂候见,则群官请见,次事无时,两府宰相也不要做事了,恐怕连解衣的功夫都没有了。昔孔光不言温室中木,顾雍封侯三日,家人不知,谢安石对客围碁,捷书至而客不觉。大臣当谨密如此,虽妻子犹不得闻,况他人乎!

赵匡义不是笨蛋,谢泌也不能直接说,说得很委婉。不过赵匡义也明白过来,于是追还前诏。

宋九摇了摇头。

争吧。

然而这些小手段用出来未必是好事,人君不是宋徽宗,而是宋太宗,弄不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宋九心思也不在于此。

随着蝗灾下去,赵匡义等不及了。

侯莫陈利用让赵普斩了,赵匡义腿上金疮越来越严重,侯莫陈利用不是大夫,可他起的就象信徒眼里的符水。有侯莫陈利用那些幻术的安慰,赵匡义便有了心理安慰,腿伤便有效的阻止了恶化。然而没有侯莫陈利用,便没有了这个暗示,腿伤再化恶化。

于是看了三司,又看了看内藏库,这一看不由喜出望外。

萧燕燕第二次南征时,那一年国家财政仍很苦,然而耶律休哥兵败唐河,宋朝百姓受害面积不大,兵士伤亡也不重,因此所用抚恤并不多。算是熬过来了吧。以至宋九都不敢免税。

到了第二年赵普起用,那一年宋九与赵匡义说好的,准备宽免河南河东河北京东地区的税务,但真宽免了,接着旱灾来了,不好收回宽免税务的诏书,所以那年经济还是十分吃紧。但问题还是不大,灾荒最头的粮食问题在那一年不存在,所以手头紧一紧也熬过来了。再到去年,这一年冰火两重天,旱的旱,涝的涝,但只是局部地区。

要知道这些年宋九可不是闹着玩的,仅是各种作坊,或者将各种经营不善的作坊拍卖给私人承包,又疏理了一些低效的与浪费严重的环节,节约养兵费用,这几项最少就为宋朝增加了两三千万缗的收入。当然,有一部分是化成轻税,惠于百姓身上了,但与史上的相比,肯定收入激增。

去年买粮食是花了一些钱,可实际国家财政还出现了节余。今年有蝗灾,不过及时结束了。

这让赵匡义心动。

实际这个钱真的很重要。

在另一个时空,正是因为这个钱,宋辽两国都无力作战了,当然,主要是李继隆打出的和平,南下失败的可能性增大,增大就掳掠不了财物,靠辽国自己的出产,一次次用兵,辽国能吃得消么?

但宋朝更难过。

因为这个财政以及赵普的以夷制夷,没有对李继迁动手,然而李继迁又叛乱时,那边王顺李小波又无意中与西夏辽国遥相呼应。边境重要,可巴蜀更重要。于是只好去解决巴蜀。等巴蜀解决了,国家财政整就一个烂摊子,更无力对付李继迁。等到有力气对付李继行时,李继迁早就茁壮,再有辽国暗中的援手,宋朝望洋兴叹。

然后悲剧发生,不然就如宋九所说的,耗我也将辽国耗死了。

现在这个钱,将会使辽国悲催。

辽国这两年稍稍恢复,便将眼睛盯着辽东那片黑土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