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一品富贵 > 第四百九十三章 原因

第四百九十三章 原因

傅潜稳如泰山,可看到契丹人的暴行,有人坐不住。

在宋九记忆中,或者为了某种需要,淡化了辽国的一些行为,甚至刻意美化,实际辽国每次南侵种种做法,不亚于后面那些个倭国人。只要侵入到中原,由于打草谷制度,辽兵便化做了一只只饿极了的狼,将一切吞没。

范延召率领自己手下,不足一万人,不顾几百里的长途跋涉,冲向了瀛州。当然这一点兵力肯定是不足的,况且脱离了大本营。于是他向高阳关主将康保裔发出请求。

康保裔立即答应下来。

两军约好,于瀛州城下会合。

然而不是在附近作战,这么远,又多以步兵为主,因此迅速让辽军察觉。

萧燕燕先是派出大军将范延召的军队隔阻起来,重军发向瀛州西南的斐村。

第二天康保裔准备起程,将军队带到汇合的地点,然而四面八方都有茫茫无际的辽军围困上来。

那是无比惨烈的一战,不亚于史上的狼牙谷杨业一战。

面对着几十倍的辽军,康保裔一马当先,带着手下杀向敌人。几千宋军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出第一层包围圈,但在第二层包围圈又被辽军缠上。

惨战一天无法突围,康保裔只好退回大营。

第二天继续开战,然而无论康保裔怎么拼命,杀了一人,却又涌上来两个人,杀了两个人,却上来了四个人。

“援军在哪里?”

没有援军,范延召被辽军堵住了,不得前进。高阳关副帅猛将张凝与李重贵闻听主将受困,率兵来救,可是傅潜死死将八万河北宋军按住不动,他们手中兵力太少,没有救成功。反而自己被辽军困住了,侥幸这两人十分凶悍,围困的兵力不多,杀了大半天。只能突出重围。

还有,赵恒闻听康保裔危险,立即派王荣率五千骑兵前去营救,然而路途太远了,王荣与他的部下差一点将马跑得累死,赶到战场时,辽军早就撤走,康保裔也全军覆没。

第二天康保裔、宋顺全军覆没,无一人投降。

赵恒大怒,立即发出诏令。让石保吉与上官正率领大军迅速北上,再命傅潜马上出击,趁辽军在斐村打得有些疲劳之时,两军夹击,击溃辽军。

这个策略没有错误。即便搭不成赵恒的心愿,那么也将辽军拖住,那么后面中军涌上,以及河北数万大军合围,萧燕燕不死也会脱层皮。

然而到了这时候傅潜继续稳坐泰山,即便赵恒诏书下了,他还是不出兵。

他不出兵。萧燕燕见好就收了,北方无兵,萧燕燕放心大胆地带着掳来的无数百姓财产牲畜,徐徐撤军。

赵恒差一点气疯掉了,便派王继英去定州传令,让傅潜来行营见驾。傅潜来了。说了n条理由,但赵恒不是小孩子,终于听明白了,什么理由都是浮云,贪生怕死才是真的。

一怒之下。流放,抄家。

实际就这个处执许多人仍愤愤不平,干嘛不杀死他!

河北多少百姓因为此人怯战遭到杀害或被掳走,多少渐渐繁荣起来的城镇焚之一空。

另一边范延召痛定思痛,开始了自救。

他手中没有多少兵力,因此只好聪明地打。等到辽军主力撤走,只有几万后军时,他迅速冲向了莫州,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一战辽军兵力仍是他的数倍,不过这一战让他斩杀了一万多名敌人,夺回几千掳掠的河北百姓。

伤亡率,辽军这次南侵,伤亡数量比宋军大。

然而河北的那些百姓呢。

闻听范延召大捷,赵恒作喜捷诗,加检校太傅,李重贵叹道:“大将陷殃而吾辈计功,何面目也。”

仿佛听到他的话,宋九在苏州上了第二封奏折。

要知道他下去六年多时间,只写了两个奏折,这还是赵恒登基后的第一封奏折。

河北百姓死亡数万,千里荒芜,尸骨成山,血流成海,何捷之有!

自太宗以来,对武将苛薄,然太宗晚年起,等武将渐厚。傅潜畏战如此,钱若水等臣议当死,陛下何赦之?若此,诸将不思奋战,国将何国哉!

不过赵恒未采纳,他有他的顾虑。

经过两代人君治理,天下渐渐归心了,但不能说高枕无忧,例如巴蜀的不时叛乱,不要忘记了,几十年前是什么辰光,五代十国不时地更替。

他又缺少自信心,不敢有把握说就掌控了这个国家。

所以刻意地宣传胜利,而且傅潜为主将就是他任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