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社稷,对于封建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夏历来讲究血脉传承,自从周公之后,祭祀先祖就有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并成为封建社会lun理纲常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寻常百姓家,有祠堂供奉祭祀先祖,皇家则是兴建太庙,是一个王朝至关重要的所在。
北宋建隆元年正月,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第一个月。政权尚未稳固,赵匡胤即便是忙到焦头烂额,也没有忘记一件事——立太庙。
宗庙乃是国之根基所在,意味着一个王朝的稳定、传承,更关系到孝道、礼仪。
大宋的太庙之中供奉着多位皇帝。
有开国之初追封的僖祖文献皇帝、顺祖惠元皇帝、翼祖简恭皇帝、宣祖武昭皇帝赵弘殷;以及宋真宗追尊的圣祖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传说中的财神赵公明),共五位追封先祖。
再次便是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等实际在位的五位先代君王。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奇葩——皇考濮安懿王赵允让!
宋英宗本是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过继给宋仁宗为皇储的。但宋英宗登基之后却起了赫赫有名的“濮议”,争论的焦点就是该称赵允让为皇考(父亲)还是皇伯。
此事一度闹的沸沸扬扬,满朝文武争执不下,最终以曹太后的妥协告终。宋英宗尊称赵允让为皇考,以茔为园,即园立庙。最为过分的是,还将赵允让供奉到了太庙之中。
太皇太后曹氏瞧见赵允让的灵位时,眼神寒芒闪现,长袖之下,拳头紧握,指甲几乎扎进了肉里,心中更是在滴血。即便是花甲之年,见惯了大风大浪,此刻也难以心平气和。
这个时代,血脉传承格外重要,皇家尤其如此。人死后供奉太庙之中,是需要子孙祭祀,供奉血食的。仁宗皇帝死的时候,没有亲生儿子,赵宗实过继而来被立为皇储,从封建礼法上而言,他就是仁宗皇帝的儿子,他的生父赵允让只能是皇伯。
如今他尊称父亲为皇考,并且供奉太庙之中,这算是怎么回事?将仁宗皇帝置于何地了?他祭祀的究竟是生父,还是仁宗皇帝这位嗣父呢?从礼法的角度而言,这是不孝!可宋英宗赵宗实却对外说是曹太后的意思。
哼哼!
曹氏怎么可能同意?如此岂非陷她这个未亡的太后于不义之地?她清楚地记得,赵宗实是怎么给自己灌酒,私自盖了印玺,然后和韩琦一道威胁自己。你不孝,还要逼着我对不起先夫?曹氏如何也不会忘记那一日的屈辱?永远都不会忘。
看到赵允让的灵位,是那样的刺眼,心头的伤疤被揭开,又撒上了一把盐,好痛!
今时今日,顾及自己的存在,赵允让还只是濮安懿王,自己死后呢?或许会被他的孙子追尊为皇帝吧!到时候,仁宗皇帝和自己岂非成为天大的笑话?
不能忍,绝对不能忍!
生前的屈辱已经够多了,死后还不能得到子孙祭祀血食,这无疑是人生被悲惨的事情。曹氏不希望自己夫妻成为不得安宁的孤魂野鬼。
赵允让的灵位必须扔出太庙,自己夫妻必须有子孙世代祭祀,能做到这些的只有他……
这一刻,曹氏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赵顼并未注意到曹氏的心态变化,他心里还记挂着另外的事情。
林昭回来了,韩绛出城十里迎接,百姓夹道欢迎,以至于汴京出现了交通拥堵。赵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一个臣子的声望达到这个地步,甚至超过了皇帝……必须要压制,必须的……
待明日,明日的献俘礼上,朕一定会做个论功行赏,体恤功臣的好皇帝!
“仲针啊,今晚我们就留在这里,为你皇祖守孝一晚吧!”曹氏提出了一个赵顼难以拒绝的要求。
“是!”
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都在,为了将子孝孙贤扮演到底,避免落下不孝的名声,赵顼只得答应。
曹氏暗叹一声:“东阳啊,该做的我都为你做了,余下的就看你了!”
~~~~~~~~~~~~~~~~~~~~~~~~~~~~~~~
郑国公府,林昭匆匆与家人吃过团圆饭已经是傍晚时分。
虽说分别将近一年,一家人都甚是想念。尤其是几位夫人,小别胜新婚,都盼着琴瑟和谐,郎情妾意,共享欢乐。
但是今天不行,关键时刻,气氛尤其紧张,众人都省的轻重。
晚饭过后,乳母便带着几个孩子去休息了,留在厅堂中的都是绝对的自己人。扮作仆役的明月宗护卫清理了不相干的下人,狄青来了,林昭生母林氏也来了,蒋雷霆却不知道去了哪里,已经很久没在了。
厅堂中气氛凝重,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今晚或许是个不眠之夜!
“狄公,各方面的准备可都妥当了!”林昭沉声询问,明日的事情着实太重大了,他难免有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