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陆军机械化部队一共分成两大类,其中第一类是用于野战的机械化装甲部队,这支部队由坦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和所属的炮兵组成,是进攻的锤子。而另一类则是机械化步兵,他们都是轻装的,装备的车辆也仅仅是可以抵挡步枪子弹的轻型车辆,间或或有一些在上次华俄战争中大放异彩的装甲汽车,这支要是在正面战场上面对密布的各种平射炮不过是一个皮薄馅大的包子而已,但是要是面对缺乏重武器的俄国骑兵的话,这样一支可以快速机动而且装备了大量速射武器的部队绝对是轻骑兵的噩梦。
他们在华夏陆军中有一个特定的称谓,那就是追猎者!用速度追杀那些逃亡的敌人,从火力和防护上来看,他们比不上装甲部队,不要说突击炮上的75mm炮了,他们连57炮都很少,但是他们的车辆有最大的行程,而且可靠性很好。他们不适合攻坚,但是绝对适合在空旷没有遮掩的荒原上追击对手,无论是对手是步兵还是骑兵,在他们长时间不间断的追击和胁迫下都会筋疲力尽。
当游龙一号成功击溃加廖夫少校的进攻的时候,一个营的追猎者已经准备对1135号外围的骑兵展开进攻。他们现在需要等到天亮,能发扬火力优势就发扬火力,不做无谓的牺牲,虽然因为有流水线的缘故,汽车的造价低了不少,但是这东西在这个年代也已经是奢侈品了。更别说装上了装甲和武器后的重载汽车了。追猎者们并不怕对方逃跑,因为他们知道,眼前的敌人大部绝对会拼死一战,来为传递信息赢得时间。不过华夏陆军也不急着去截杀这些骑兵,因为无论这些骑兵是否会把情报送过去,对方的结果都将是在漫长的追缴中被一口口吃掉!敌人疲惫了更容易打击!
当阳光再次洒满大地的时候,华夏追猎者们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战备,4量车载迫击炮被布置在后方,装备着37mm速射炮的重型装甲汽车被布置在最前面。后面是装备着机枪的装甲汽车,在后面吗?好吧还有一些骑兵!没办法汽车不够用,只能给一些人配上马匹。在两翼则是一些轻防护的车辆,他们上面只装备了一些轻机枪。武器防护也只不过是正面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护盾,整个机枪塔并没有被装甲全部包裹。这些轻防护的战车负责两翼包抄定位有些像当初的轻骑兵一般,正面碾碎了敌方阵地后,从侧面攻击已经失去了组织的敌人。
拉开战幕的是82mm迫击炮。一发发炮弹轰击在临时构筑的掩体之上,不时有俄国官兵被这压制性的火力所击溃,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俄国人并没有主动出击去攻击华夏陆军的炮兵阵地。而是一直借助地形和遮蔽物死扛。4门82mm迫击炮并不能对一个营的敌人构成毁灭性的打击。在摧毁了对方几个暴露出来掩体和机枪阵地后。准备已久的华夏陆军追猎者部队发起了进攻。负责正面突击的装甲车摆成一个个楔形阵型准备攻击。
正面是防护最好的37mm机关炮战车。两侧是机枪火力的掩护,所有妄图想通过快速接敌发动自杀性攻击的骑兵都会首先被射速其高的37mm速射炮拦截一轮,随后是密集的机枪火力和骑兵的攻击,再加上追猎者们的行进速度并不高.骑兵的机会其实不是很大。指挥官李伟再一次端详了整个战场。正面是对方的阵地。左面是一条小河不会有什么埋伏,右面则是一片树林,在阵地和树林之间还有一个小丘陵。很好的将两块地方连在一起。
面对这样的地势,李伟突然有些踌躇了,虽然两翼有快速车队可以包抄,但是因为地形的限制,两翼无法快速展开攻击面依然狭小,轻战车不能进入河流也不能轻易进入树林,一方面是视线问题容易被其中埋伏的敌军包抄偷袭。另外一方面就是联络的问题,装甲部队虽然建立了,但是其中的联络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毕竟现在的电台还无法放到小型车上。而且就算放到车上,也没那么多钱给每台车装备电台。所以华夏陆军的战场都是小队作战,双方用信号旗和灯光进行联络,这样的话战斗完全都是小群作战,配合和进攻依赖官兵素质和意识。所以在战车部队的训练手册上明确提出了限制在狭窄和复杂地形下作战。
“骑兵下马吧,配合战车部队冲锋,多带一些掷弹筒,注意侧面的的树林还有山丘。车速进一步降低,我们慢慢来。”李伟想了想命令道。实际上战车和步兵配合的时候速度不会很快,步兵需要携带机枪和掷弹筒或者迫击炮这些比较沉重的武器,而且需要展开才能作战,所以为了保证保证战车和步兵的协同作战,双方的速度以步兵速度为准,好在从攻击触发阵地到对方阵地距离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