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鬼之子 > 第二十章 地缚灵

第二十章 地缚灵

很快,到填志愿的时候,李冬生不声不响的放了个大冷门,活生生惊掉了一干老师的眼镜。

“……冬生,以你的估分完全可以报一个更热门更有前途的专业!”高三一班班主任王老师,苦口婆心的劝着自己职业生涯里最得意的学生,“大的考古文博专业实在太冷门了,而且你知不知道一旦你选择了这个专业,并且将来从事考古的话,你成天都要在荒山野岭里面打转,非常辛苦,你会吃不消的。”

李冬生的成绩非常好,不仅常年霸占桐城的第一名,他的成绩放在整个省里也能进前十。高中期间,他还参加了不少竞赛,都拿到了非常不错的名次,为学校,为他这个老师,争了不少光。

李冬生这次高考挥得非常好,成绩下来直接问鼎了省理科状元,以他这样的成绩,大的大部分专业他都可以随便挑,在王老师和学校很多老师看来,李冬生就是闭着眼睛随便挑一个,都比这冷门生僻的考古文博专业强啊。

桐城毕竟是个小地方,师资力量、整体教育水平非常一般,李冬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一只脚已经踏进z国顶尖学府的人。校领导那边的态度很明确,只要李冬生同学能被录取能给学校争光就万事大吉,奖学金方面学校绝不吝啬,至于李冬生同学具体报什么专业,他们根本不在乎。

一部分领导觉得李冬生报这个专业也没什么不好的,考古文博的录取分数肯定比别的热门专业低,现在只要李冬生同学能够稳扎稳打的进入大,比什么都强。专业不好,以后也可以想办法转系不是?

桐城每年能考进省重点大学的学生都非常稀少,生源好点的时候也就一二十个人,生源差的时候连一个都没有。现在好不如容易出了个大的好苗子,领导们难免患得患失。

但是王老师作为李冬生的班主任老师,他是真的很喜欢李冬生,所以才会特地跑到李冬生家里,苦口婆心的劝他。

在王老师的眼里,李冬生是一个安静地有些内向的乖孩子,学习很好,但是生活中却单纯到有点呆有点笨拙有点让人不放心,让他忍不住为他担心,忍不住替他操心。而且这孩子,命也不好,父母早就没了,家里只有一个爷爷,去年年底的时候,他爷爷也去世了,就他一个孤零零的小孩儿,他这当老师的能不多费点心吗?

李冬生安安静静的听老师讲得差不多了,才把沏好的茶端到老师面前,那张俊美到可以用漂亮来形容的脸蛋,不像平时一样没有一点表情,李冬生难得有点遗憾有点小委屈的说:“报考大的考古博文专业是爷爷的遗愿,我其实想报考美院学油画的。”

“噗……”王老师憋不住一口把茶水喷出了出来,这小孩儿可真敢想!

美院?油画

茶几边上,阿黄笑得直打滚。

王老师有幸观看过李冬生同学的‘大作’,那色彩那构图真的是……一言难尽。

幸好老爷子有先见之明,让冬生报考古博文专业,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冬生这孩子乖是乖,但是拗起来也让人头痛。

大概是李冬生同学给王老师的打击太大了,王老师忽然间竟觉得其实考古也没啥不好的,冬生单纯,情商也不高,学这种纯学术的专业,总好过成天跟人勾心斗角,冬生也就那张脸还能唬唬人,真跟人玩儿心眼子,王老师光是想想都直摇头。

“算了,既然是你爷爷的遗愿,老师也不多嘴了。到了大学也要好好学习,不能跟其他大学生一样,光顾着玩儿……”话匣子一打开,王老师现自己要交代给冬生的事儿太多啦,一时半会儿根本说不完,干脆说:“走,到老师家里去说,你师娘今天买了条大鱼,晚上让你师娘给你露一手。”

师娘做鱼的手艺堪称一绝,冬崽,不,冬生小小咽了咽口水,还来不及点头,刚还嘲笑冬生理想的阿黄立可蹭了上来,凑表脸的拿它的大胖脸蹭冬生的腿,喵喵叫唤道:“冬崽冬崽,带我带我,我也要去喵!”

冬生还没忘记阿黄刚笑话他呢,脚直接往旁边挪了挪,长了张毛脸的大猫,脸皮可比一般人厚多啦,冬生不理它,它转身就去缠王老师啦。家里的电脑现在几乎就只有阿黄在用,作为一只与时俱进的大喵,它专门在网上学了猫咪卖萌的各种招数,连天敌狗狗的都没放过,还美其名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阿黄现在就喜欢时不时的凹个造型,让冬生帮它拍了自己的微薄上,粉丝都有好几十万啦。

身为一只沉迷网络的厚脸皮宅男猫,节操,节操早就被它团吧团吧吃掉啦。

王老师连三招都没抗住就败下阵来,“你们家阿黄可真是成精了,好啦,都一块儿到老师家里去。”

冬生被王老师和同样是干老师行当的师娘,‘精神攻击’了整整一下午,晚餐如愿以偿吃到了师娘最拿手的水煮鱼,晚上从王老师家里出来,冬生觉得心里暖呼呼的。

志愿报上去以后,没过太久,大那边就给冬生寄来了录取通知书,期间其他高校也纷纷给冬生打电话,给他递橄榄枝,冬生不耐烦应付这些,一拿到通知书,就带着阿黄去了乡下的大房子里。

李九因为他那群超龄学生,人脉很广,收养冬生以后没多久,就动用这些人脉关系,在桐城乡下弄了块宅基地,修了一座三进的大四合院。他亲自设计监工,前前后后花了两三年才把房子彻底做起来,后头又趁着政策不严上下打点跑了好些关系,前几年总算把房子的房产证给办了下来。

房子的风水非常好,依山傍水,村里人也大多和善友睦容易相处,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去了南方的大城市打工,不舍得跑那么远的也在县城里干活或者做点小生意,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很红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