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1875我来自未来 > 第183章 星河影摇三军动 十一

第183章 星河影摇三军动 十一

183星河影摇三军动(十一)

根据地在姚梵的军事化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为了解决即将到来的粮食短缺,姚梵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在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之前,姚梵的粮食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从2012购买,二是依靠上交的公粮,三是从市场上向粮商购买。考虑到将来粮食的缺口很大,依赖2012的市场购粮明显不是一个最佳方案。

正如1953年新中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时中央的考虑,那时候陈云同志曾经说过:“有的同志提出,去掉商人,我们可以多买一点粮食。我看去掉商人并不等于农民的粮食一定可以多卖给国家。”

新中国那批领导人都是洞悉世故的人精,他们知道农民手中有余粮的时候,是不大愿意卖的,小农经济中的农民对于粮食非常倾向于惜售备荒或者酿酒甚至拿来养牲口。而且国家的批量收购价一般来说是不可能高于市场零售价格的,而且一旦遇到饥荒的灾年,农民惜售心理就更加强烈。这会导致一方面国家手里拿不出粮食来赈灾,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百姓家里存粮很多,一旦保管不善还要发霉,而精明的农民把发霉的粮食稍加处理后照样卖,完全不顾霉变粮食中强力致癌的黄曲霉毒素会危害健康,毕竟世上总有贪小便宜的买粮人存在。

对于姚梵来说,眼下提高粮食储备的最佳手段就是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这个农业产量极低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粮食安全政策,对于种粮农民来说,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粮食统购统销的价格,每年制定出一个让老百姓满意的价格最为关键。

由于1875年的局部旱灾,眼下粮价猛涨,一百斤米要七两银子,但这已经比过年时八两银子一百斤的价格下降了很多。由于对根据地将近一半的地主实施了土改,给贫雇农实行了分田分余粮政策后,许多地主在慌乱之下大量出售存粮,全家携带资产偷偷逃亡。

姚梵并没有用暴力手段制止这种逃亡,只是宣布一切逃亡地主的土地都将立刻实行土改。

如今姚梵手下部队、工人、俘虏加起来已经两万多人,他从2011采购的五千吨籼米如今已经快吃完了,好在还有土改中分得的大量地主存粮,总计一万一千吨,加上缴获的清军军粮一千吨,姚梵手里有一万两千吨的粮食,足够六万人的部队饱饱地吃一年。

但根据目前担任山东公社商业委员会主任的贺万年往年估算,如果1876年的旱灾真的恶化,像姚梵所说波及面这样广的话,全年仅姚梵目前所占领的根据地内,就有三十万吨的粮食缺口,如果姚梵解放了全山东,粮食缺口将达到一百万吨。

尽管姚梵可以用时空贸易解决粮食问题,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尽量把这种依赖控制在最小程度。

姚梵在山东公社革命委员会的会议上,宣布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同时宣布在各个县下的各乡各镇设立供销社,把销售网点在根据地内彻底覆盖到基层农村,今后通过这些供销社,一切的工业品和粮油副食品都能以统一价格向市场销售。

贺万年在姚梵的教育和动员下已经成了预备党员,按照开明士绅的待遇,贺家在接受土改之后保留了房屋和其他所有财产,姚梵知道贺万年本质上还是一个商人,他只是把宝押在了自己的身上。对于贺万年能够说服全家进行土改,姚梵当初非常感激,然而贺万年很老实的说出了心里话“山东公社如果失败,除了跟着姚梵逃去海外,大清国绝不会给他留任何活路。”既然如此,土地还有什么价值?

贺万年连连点头:“我同意,一旦我们把供销社覆盖了根据地所有乡镇,那么这个垄断经营的商业网络将为公社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盐、粮食、工业品、所有一切的定价权都集中在公社手里,这意味着财源滚滚,我们公社今后就能够靠自己养得起军队了。

同志们,湘军淮军士兵每月饷银6两,营官260两,咱们解放军却是士兵人人十两月饷,军官与士兵饷银差距不大,可是每个月这二十多万两银子哪里来?只有靠打土豪分田地,一旦我们军事上出现僵持,那我们从哪里收税呢?

按照我们公社目前的法律,除了海关税和清政府一样之外,对于根据地内的小商小贩各行各业是不收税的,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粮食上可以收公粮,但却一直没有商税和丁税,其余诸般苛捐杂税也是一概全无,如此一来,我们的军费全都是主席捐献的家产和打土豪分田地中得到的浮财。

如今这个供销社政策我看非常好,加上粮食的统购统销,这样就把我们的军粮和军费全都解决了。”

听贺万年说完这些话,大家望着姚梵的目光更加显露出崇拜之情。

姚梵不动声色的道:“将来我们在农业上必须做到,除了公粮之外不收其他费用,而在商业上,现在不收税不代表将来不收税,现在不收税的目的,是为了活跃市场,让那些把物资运进根据地的商人赚到甜头,只要有利润在,这些商人就愿意冒这风险,如果我们收税,那有谁还愿意冒着风险过来?只要有这些图利的商人在,清政府就没法真正封锁我们,我们想买什么,还是都能买到的。根据地的百姓也不会出现买不到熟悉的生活物资的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