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绝品鉴宝师 > 第102章 证明自己

第102章 证明自己

可以说,没有姚广孝在“靖难之役”前后的谋划,朱棣绝对取不了天下,当不了皇帝,而是像其它藩王一样,不是郁郁寡欢渡过后半辈子,就是被秘密处死。

靖难之役中,当时的明朝天子朱允炆拥兵百万,而朱棣却只有数万亲兵,当然都是精兵。但明朝其它的军队,也都很精锐,力量对比之悬殊,在当时其它藩王眼中,只能用以卵击石来考量。

可就是这数万精兵,在僧道衍的策划下,却用极短的时间便击垮朱允炆的百万雄兵,剑指帝都南京城,杀得朱允炆大败亏虚,丢盔卸甲,仓皇逃出帝都,生死不明。

当然,朱允炆生不生死不死的,对聚宝阁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另一件事情。

邵光说到这里顿了顿,见林艳等人一个个迷惑不解,但并没有出言打扰他,便继续说下去。

朱棣与僧道衍的关系亦师亦友,他对于姚广孝提出的任何要求从未拒绝,可朱棣还是燕王时,僧道衍已经是庆寿寺主持,朱棣当了皇上后,僧道衍还是原来的庆寿寺主持,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了。

僧道衍帮朱棣取得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却依然做他的和尚,你要说他淡泊名利,估计也没几个人相信,因为他学的就是屠龙术,一生志向就是平定天下,是入世之学而不是出世之道。

合理的事实应该是僧道衍功高震主,树大招风,他太厉害了,所以朱棣怕了,怕他随便再找个藩王,又来一次颠覆天下,朱棣不是朱允文,可是当了皇帝后的朱棣不得不防,所以僧道衍被软禁了。

僧道衍身边有一个小僧,曾以“青山”为号,但是由于不谙军阵,也不喜权谋,在以天下为棋局的英雄眼中,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只是此人恰恰擅长笔墨丹青,他跟随在僧道衍身边数十年,从幼年到晚年,直到僧道衍快要死的那几年,突然消失,不知所踪了。

“故事说完了,想必大家都有所领悟,我认为,此画正是僧道衍身边的青山侍者所著,也就是你们所熟知的‘青山道人’,并且是他于1410到1420年间的画作。”邵光说完,手握拳头,用力的一挥,语气非常肯定。

邵光话音刚落。

安德文顿时冷笑连连。

他是外国人,注定了不太理解华夏的历史,他是个保安,则注定了他对古董不可能有精深的理解。

他粗浅的汉语知识,只觉得邵光讲的这个故事完全是乱弹琴,出言讥讽道:“如果像你这样也能鉴别古董,那《故事会》杂志的编辑肯定是最厉害的古董专家了。”

邵光鄙夷的看了安德文一眼,懒得和他斗嘴,而是直接指着古画,开口道:

“首先从款印上来看,这副画的上款写着‘赠师斯道’,并不是说赠给‘师斯道’这个人,而是赠给师傅‘斯道’,‘斯道’正是僧道衍的表字,号‘逃虚子’;

“下款是‘天南余年重九敬制’,‘天南’谐音‘天难’,靖难之役既是大明皇朝的是天子之难,也是大明百姓头顶上的天大灾难;

“‘天南’还意指天朝的南方,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登基,僧道衍被变相囚禁庆寿寺,青山道人离开僧道衍南行,恢复本名;

“‘余年’便是后面几年的意思,至于‘重九敬制’则更好理解,是青山道人在重阳节前后绘制的画作;

“最下面是名章‘青山流水’,青山道人使用最广的标志性印章;

“画的四角分别有‘梅兰竹菊’的印章,这四种印章使用之人不少,但是这种风格却是青山道人独有,这一点周老和李老应该很清楚。”

周青山和李天良沉默地点点头,实际上,在邵光说完那个看似不相干的故事后,他们已经心中有数,基本上确定这幅画是真迹,青山道人送给师傅僧道衍的作品,只是还有几个疑惑未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