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公海舰队带着补给舰出海,意图就非常明显了。
这下,难题也交到了英国皇家海军收里。
当时,坎宁安正在策划拦截意大利舰队的作战行动,只是他没有轻举妄动,因为他也意识到,意大利海军不会单独采取行动,不然早在几个月前,意大利舰队就出发了,绝不会拖到这个时候。坎宁安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意大利海军在这个时候派出舰队,肯定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做出了非常大的承诺。
显然,坎宁安的判断非常准确。
只是,在收到消息的时候,坎宁安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他不但要设法拦截意大利舰队,还得组织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公海舰队杀出北海。
原因很简单,如果公海舰队前去接应,那么意大利舰队在遭到拦截之后,就能抛下速度过慢的油船,在与公海舰队会合之后,从德军的补给舰那里获得燃油补给。如果本土舰队去拦截公海舰队,那么意大利舰队就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走完全程,甚至能在最后两千海里的时候凭速度摆脱本土舰队。
问题是,本土舰队不可能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作战。
要知道,坎宁安手里只有六艘快速战列舰,在每一个方向上都不具有足够明显的兵力优势。如果他把本土舰队分成两支,那么在任何一个方向上,他都不可能占到便宜,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至于追击意大利舰队或者公海舰队,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意大利舰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四艘“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最高航速都为三十节,而本土舰队中,只有四艘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的最高航速达到了三十节,两艘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只有二十八节。要命的是,三艘“乔治五世”级的战斗力不见得比“维托里奥-维内托”级强大,“前卫”号也只勉强与之相当。也就是说,如果仅用四艘战列舰去追击意大利舰队里的四艘战列舰,本土舰队不见得能够取胜。这样一来,就算意大利舰队损失掉了两艘“安德列亚-多里亚”级战列舰,也能保证四艘更强大的战列舰到达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港口。有了这四艘战列舰,加上两艘“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以及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公海舰队就能压倒本土舰队。
在坎宁安看来,意大利海军也许已经做好了损失两艘老式战列舰的思想准备。
十一月七日,在坎宁安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收到了一条十分重要的情报。
这就是,一名潜伏在意大利海军内部的谍报人员获取了一条重要消息,即意大利海军司令部已经给舰队下达了命令,只要遭到本土舰队拦截,而且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舰队必须返航,即不再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国。
战后公布的资料证明,这份情报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惜的是,坎宁安并不相信这份情报。
在坎宁安看来,这也许是意大利海军放出的烟雾弹,即借此让本土舰队前去拦截意大利舰队,从而确保至少有四艘战列舰能够到达德意志第二帝国,让德军能够在一九四五年初攻打英国本土。
让坎宁安产生这个判断的,除了他的主观认识之外,还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他还收到了一份情报,即德皇在访问罗马的时候就已经做出承诺,意大利舰队在大西洋上作战的开销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承担,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会为战损的意大利战舰买单,至少得支付赔偿款项。二是为英国皇家海军提供意大利海军内部情报的是一名双面间谍,其忠诚度很成问题。
受此影响,坎宁安并没有打算拦截意大利舰队。
相对而言,拦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公海舰队更加有利。
一是公海舰队只有四艘主力舰,而且其中两艘是战列巡洋舰。即便两艘“腓特烈三世”级快速战列舰的战斗力极为强大,甚至超过了“南达科他”级,但是在四对六的情况下,公海舰队没有半点胜算。二是击败了公海舰队,将使意大利海军失去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派遣舰队的理由,即仅凭意大利舰队,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无法保证夺得制海权,也就无法攻打英国本土。三是击败了公海舰队,肯定会对德军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产生影响,甚至会迫使德军放弃这个计划。
最重要的是,公海舰队离得最近。
说白了,如果能够迅速击败公海舰队,就算意大利舰队没有转向返航,坎宁安也能够组织本土舰队去对付意大利舰队。
十一月八日,坎宁安向英国首相递交了作战计划。
当时,本土舰队是英国的战略性力量,而且丘吉尔在当上首相之前,当了好几年的海军大臣,因此本土舰队直接向首相负责。
当天晚上,在得到首相的准许之后,本土舰队就驶出了朴茨茅斯港。
坎宁安并不知道,战斗来得比他预料的还要快得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