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彰武要对付的不是第十五集团军,而是轮番上来作战的整个中**队。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撤下来的时候,还在东北方向上打了几次战术反击,把美军的迂回包抄部队给打了回去。
问题是,美军主力部队不是吹出来的,而中**队的战斗力都严重下降。
打到五月三十一日,罗耀武不得不让拉在最后的一个新编集团军与两个民兵大队就地解散,组成地方游击队,专门骚扰与破坏美军的后勤保障线,缓解第十五集团军在彰武县城的防御压力。
正是如此,黎卫东才挺过了最后一个夜晚,在六月一日天亮之前率部队撤出彰武县城。
撤下来的时候,总兵力将近五万的第十五集团军只剩下了一万二千人,其中还有八千多名提前撤下来的伤员与非战斗人员。
真正从彰武县城撤出来的,也就四千来人。
可以说,第十五集团军再次用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作战书写了奇迹,也震撼了敌人。
为了打下彰武县城,美军七个师轮番上阵,最后还动用了两个预备队师。到第十五集团军主动撤出的时候,至少有一万七千名美军阵亡,还有近三万人负伤。
打到五月三十一日夜间,帕特里奇差点向加布里埃尔申请使用战术核武器。
当然,比起日军,美军的这点伤亡就不算什么了。
到彰武会战结束的时候,日军十三个师团全军覆没,七个师团遭到重创,近二十四万官兵阵亡,六万多官兵负伤,反到是没有几个俘虏。
从战斗损失来看,日军也不比韩军好多少。
一场会战就伤亡三十万人,韩军也就这个水平。
当然,中**民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除掉民兵纵队的准军事人员,主力集团军、新编集团军与后来获得了正式番号的民兵大队总共阵亡十八万余人,伤十一万余人,还有近两万名官兵被俘。
有意思的是,被俘官兵多半在美军手中。
也就是说,日军也没有收战俘。
如果算上民兵纵队的损失,中**民的伤亡数量超过了美日联军。
只是从会战结果来看,罗耀武终于扭转了局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即便只是非常有限的主动权。
打到这个时候,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部队不到二十个师团,其中只有十多个师团具有较为完备的战斗力,而且只有四个是主力师团,其他都是二线步兵部队。与之相比,美军的战斗部队也有十多个师,且至少有四个主力师。即便是二线的国民警卫队,战斗力也要比日军强得多。
也就是说,美军成了东北战场上的主力。
如此一来,该怎么打,就得听帕特里奇的了。
大概是羞愧难当,福田康夫在会战结束当天就在自己的房间里切腹,结果被警卫人员发现,没能死成,只是也无法继续指挥日军作战了。
因为日军没了主帅,所以帕特里奇再次兼任前线总指挥,订下了进攻华北的战略。
实际上,帕特里奇此时已经预料到,中**队遇到了大麻烦:缺乏粮食!
因为康平与彰武沦陷,就算还能经内蒙进入吉林与黑龙江,但是彰武直通内蒙通辽,所以中**队很难获取吉林与黑龙江两省的夏粮与秋粮,不然罗耀武也不会在会战后期,出动那么多兵力抢掠美日联军的物资。
更重要的是,会战结束前,罗耀武就下令在吉林与黑龙江清野。
也就是说,他主动放弃了那边的夏粮与秋粮,免得时刻惦记着,影响作战决策。
虽然中**民从美日联军这里抢走的军粮并不少,帕特里奇得到的数据是,至少有四十万吨面粉与三十五万吨大米,还有二十多万吨罐头等食物,基本上把美日联军囤积在前线的军粮洗劫一空,让帕特里奇不得不抓紧时间往前线送粮,但是这点粮食,也就够中**队坚持几个月而已。
如果已经在中国大后方蔓延的饥荒发展到东北前线,情况将更加糟糕。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再接再厉,在冬天到来之前打过锦州,就有机会在来年春天之前翻过山海关,攻入华北平原。
从时间上看,美日联军可以从容不迫的组织起下一轮进攻。
当然,前提是得让主力部队恢复战斗力,并且尽快增派作战部队。在此期间,还得在东南方向上好好打一仗,让中国当局不得不把至关重要的作战物资送往东南战场,使得罗耀武指挥的东北军无法迅速恢复战斗力。
只要把这几件事做好了,接下来的战斗就好打得多了。
可以说,在战略上,帕特里奇的判断非常准确。
问题是,罗耀武也压根没有想过后方援助,不然也不会在高层会议上与负责内政的管元山吹胡子瞪眼。
回到东北前线,罗耀武就打算自食其力。
帕特里奇想玩釜底抽薪这一招,恐怕找错了地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