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时空走私1859 > 第二五四章 我们只是萨摩藩的雇佣军

第二五四章 我们只是萨摩藩的雇佣军

就在李鸿章在大阪府对着一群豪商大敲竹杠的时候,江户幕府的大佬们,也在召开紧急的磋商。

幕府此时的征夷大将军是德川家茂,算起来也算头脑清醒,不过这人身体不好,所以平时以静养为主,国家大事一般都由自己的首席老中去负责。

换言之,平时处理政务,都是老中去做,最多有结论了,跟将军说一声,通常这位大将军都会同意,怎么说呢,这也算是用人不疑吧 ” 。

此时幕府的首席老中是安藤信正,他是追求公武合体的开国派,也是一个头脑清醒的理智派,能力还不错,不过比起被刺杀的前任井伊直弼,还是略微有点软弱。

这位安藤信正老中刚刚在坂下门外之变中经历过一次刺杀,虽然生命无忧,也没什么大碍,但却被吓着了,轻易不敢出门,因此无法,或者说不敢亲自动身去大阪谈判,只能是找个人代替自己去找中国人和谈。

最终,他找来了他最看重的,可以说是幕府明日之星的胜海舟。

胜海舟也知道此行事关重大,所以没什么推辞就答应了下来,但却提了个要求,那就是他必须具有专断做主的权力。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胜海舟必须拥有决断权,他跟中国人的任何谈判,事后幕府都必须认账,不许反悔。

按照胜海舟的话,现在中国势大,日本力小,越是这种情况,实力弱小的日本越应该遵守协议,这样可以为日本增加同情分,否则的话,图惹大国不快,也会让人有进一步干涉的借口。

对胜海舟的这番话。安藤信正深以为然,于是就同意了下来,意思就是说你放手施为,你在前面做的决定,我事后保证认账。

得到了肯定与授权之后,胜海舟心思大定,此后,他没有立刻启程,反而先去找了美国人跟英国人。

胜海舟的想法很简单,中国是一头饿狼。日本单独对付有些吃力,那就要多拉几个饿狼一起过去,这样饿狼之间为了争一块肉,比如会有利益冲突,日本虽然依然会受到损失,但终归损失会小一些。

不能说胜海舟的做法不对,相反,他的做法反而是目前最明智的,不过。一旦他这样做,卖国的罪名是绝对跑不掉的,至少那些热血的攘夷派肯定会把他在刺杀名单中再往前靠一靠。

因此,胜海舟实际上是以一种殉道者的心思在做这种事。不说部下,他自己都觉得此时的自己特悲情。

经过一番言辞恳切的厉害分析,英国人跟美国人都答应派人前去调解,而且都是高规格。比如美国驻日公使汤森.哈里斯,英国驻日公使阿礼国,全部都是亲自出马。

其实。就算胜海舟不来找他们,在日本有重大利益的英国人跟美国人也要出面,毕竟中国人这次做的有些过了,或者说,掠夺的有些太狠了。

想想也是,中国人独自吃下日本那么多地方,甚至连大阪都拿下来了,这已经严重动摇幕府的统治基础了,而幕府是倾向于开国通商的,幕府要是垮台了,大家以后还怎么一起瓜分利益?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不管怎么样,两国公使同意一起出马之后,胜海舟底气大了不少,立刻就带着他们赶去了大阪。

等他们到了大阪之后,李鸿章他们早就从大阪商人那里收到了一千万两银子。这里要说的是,这个钱是按照中国的新度量衡去算的,也就是一两37克白银算的。

这么容易就收到一千万两,让李鸿章有些后悔,后悔当初应该多要一点。按照他的想法,当初如果要两千万估计不太容易但要一千五百万应该还是可行的。

不过么,既然话已经提前说出去了,再要也就不合适了,蛮横无耻的名头他反正是背定了,接下来怎么样也要讲点信用,而且也要给中国政府留点不是?

别忘了,他们只是代表公司的利益,可不是代表中国政府的利益,日本人混淆是他们的事儿,自己可千万不能弄混了。

所以说,收到钱之后,其实远征军已经有去意了,毕竟大阪是日本腹地,他们远征军人数又太少,所谓继续进攻京都啊,什么倒幕之类的,那都是烟雾弹,他们真实的目的就是过来捞一票而已。

可是胜海舟等人不知道啊,他们看到大阪城被远征军防守的好像铁桶一样,而且路上的时候还听到不少谣言,说什么远征军这次是受到萨摩藩的雇佣,要来倒幕,这才是真正的吓一跳,紧赶慢赶的要过来说和。

因为自身是特使的身份,加上可能还带着外国人的缘故,所以胜海舟没什么妨碍的就见到了李鸿章。

不过,出于种种目的,李鸿章并没有要求立刻进行正式的谈判,也就是说,李鸿章不希望马上面对英国人跟美国人,反而希望先私下跟胜海舟聊一聊。

胜海舟呢,其实也不希望一下子弄僵,反正英国人跟美国人不过是拉来助威的,如果能不通过他们就获得妥善的解决,那自然是好事,因此也就同意了。

就这样,李鸿章表面上以你们远来是客(把自己当大阪主人了),让大家先休息休息,明日再谈。但实际上,当他晚上他就约了胜海舟到自己当房间,避开英国人与法国人,先展开了一番密谋,不,是谈判。

说起来,原先的李鸿章也是个谦谦君子,做事也喜欢讲个礼义廉耻,不过相对那些东西而言,李鸿章对权势更加的热衷,或者说,此时的他,年轻力壮,雄心勃勃,其实是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

以前他之所以讲究礼义廉耻,那是因为曾国藩喜欢这个调调,而他在曾国藩手下做事,因此才迎合上司的喜好,表现的一副深受儒家熏陶的模范子弟样子。

但是,当李永吉一统天下,眼看曾国藩如日暮西山之后。李鸿章果断的投奔到新朝廷的麾下,名义上还是新天子的朝臣,实际上却是投奔了沈世明。

也就是说,他虽然是什么内务员,还是什么中央特派员,但其实这个位子都是沈世明给的,沈世明可不仅仅是国务院首相那么简单,人家本身还兼着内务府的职务呢,真正的权势滔天。

沈世明虽然过去曾有过秀才功名,但其实出身商贾。过去的大半生都是在经商,且一直都是在中下阶层混。

这样的人,与那些傲娇的大儒相比,就显得更加的市侩,更加的功利,也更加的直接,就连拍马屁,也都是商人的那一套。

那么巧,李永吉也是俗人。对沈世明这些东西很受用,加上李永吉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算是唯才是举吧。而沈世明做的还不错,因此这也算是互相看对了眼,文雅点说,那就是君臣相合。

一开始。沈世明的权力其实还不算大,但随着李永吉把心思放在美国,随着皇后殷素素怀孕。皇帝跟皇后对国内的大事几乎都有些放手的意思,这让沈世明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权力,这世界一场,权威日盛,自然也就有了那么一丝权臣的气派,以至于国务院都开始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了。

沈世明权力日盛的事情,很多人都看在眼里,加上皇帝李永吉经常深居简出,轻易见不到人,于是投奔沈世明就是一条通天捷径。所以,想要投入沈世明麾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李鸿章也是其中之一,而他之所以能被沈世明青睐,除了他本身确实有能力之外,还得益于李鸿章顺应形势的迅捷。

也就是说,李鸿章很会琢磨上面人的心思,然后投其所好,当他发现沈世明为人功利直接,不希望拐弯抹角之后,也就迅速转变心态,抛弃了原先那些东西,事事都从功利出发,果然很快就让沈世明刮目相看。

别小看这个,能张口闭口从利益出发,也不是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能轻易做到的,因为那会让人感到不好意思,拉不下脸,所谓君子不言利,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沈世明过去其实也是有点小矫情的,不过毕竟商人出身,矫情的不那么严重,加上李永吉是个极度追求功利的人,而沈世明在成为首相,掌握大权之后,也发现其实国家大政还就是一个讲究利益的玩意儿,于是也就开始赤*裸*裸了。

这沈世明自己堕落了,自然就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堕落,等人多了,他也就不那么显眼了,因此他才会对反应迅速又有能力的李鸿章青睐有加,并经常带在身边提点教育。

这李鸿章既然是想攀高枝,那自然是领袖语录时刻记忆,一切都遵照上司的教导而行,这时间一长,他也就堕落了,什么事情都讲求功利化,甚至变的越来越无耻,越来越直接。

这些事情他自己还没发觉,毕竟这里有个国家利益的大义,所以他觉得自己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好,是现代的班超,所以也就慢慢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了。

怎么说呢,这就是风气问题了,或者说,堕落的成本太低,所以让李鸿章这么个也算小有名气的大儒,也变得张口闭口都是利益了,而他们一旦堕落之后,也就不觉得狮子大开口是无耻了,反倒是越来越接近西方人的来派,甚至更有过之。

胜海舟就不同了,他虽然一向支持开国与开化,但他依旧还保持着传统的礼义廉耻思想,为人彬彬有礼,说话讲究拐弯抹角,而且讲求做事留一线,也就是说,还是保持了传统武士的一些美德,依然是具备了东方人的含蓄与内敛。

而且,他曾经在186o年到1861年期间游历过中国,深切的感受过中国当时的剧烈变化,感触颇深。

原本,在186o年的时候,他是打算去美国参观游历的,但正好那时候中国正在发生巨变,各种消息传来,让他深感震惊,于是才决定改变行程,先去中国看一看。

虽然胜海舟去了中国游历,但他毕竟身份受限制,只是在底层民间。以底层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并没有接触到中华帝国的高层圈子,因此对中国的观感其实是有误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