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漠河火车站。
三月份的漠河是极冷的,走过了最冷的一月份,此时的气温也仅仅是-20度。这对当地人来说都是一个最好待在室内烤火的室外温度,且不说不适宜近极地气候的南方人了。
今天没下雪,只有些许微风,这让大家觉得好受一些。
放眼望去,昨天的大雪之后,火车站被洁白所覆盖,顺着屋檐下来的雪花结成了冰棍,闪着晶莹。不远处的候车楼其实就是一间不大的苏式风格的平房,最显眼的是高高从屋顶竖起的烟囱,那里今天却是没有冒烟。
此时此刻,小站处于军管状态。
放眼望去,能够看见的哨位至少有五处,巡逻队以战斗班为单位,在方圆五公里的范围内沿着不规则路线进行移动。抬眼望去,候车楼的制高点处隐约能够看到披着白色伪装网的大口径重机枪手。在候车楼的一个角落处,停着两辆猛士战斗车,排气管突突地冒着烟,显然是在怠速状态。
小小的月台上站着一群军官,他们身上穿着冬季作训服,外面还披着厚厚的迷彩大衣。他们三五成群地在低声交谈着,边上是持枪的士兵在整齐列队,鼻子随着均匀的呼吸喷着热气。
余明家站在其中,他没有穿军大衣,人显得单薄许多。他气定神闲地掏出一根烟,有些费力地打着火吸了几口,顺着铁路线朝南望去。
一列火车隆隆地驶来,远远的就开始减速,缓缓地停下来。这是一列载员列车,看款式还是新一代的电气化列车。一号车厢在军官们的前面停下,车门被打开,看见的却是一个穿着雪地迷彩服的彪悍军官,是个上尉。
军官们不禁相互对视几眼,他们一眼就看出来,这个身材彪悍的军官的身上肯定只穿了打底衫+制式毛衣+雪地迷彩服。
好家伙!零下二十度的气温,就穿这么点儿衣服!
但见那军官脸色红润,动作舒畅,仿佛感觉不到外面的寒冷。他跳下来,搭好踏板,一个跨步就站在一边。
门口出现一个更加年轻一些的军官,他稳稳地踩着踏板走下车厢,环视了等候的军官们一眼,微微一笑。
众在等候迎接的军官们不约而同地脱下迷彩大衣,或递给旁边的参谋干事,或自己搭在手臂上。
只见这个刚刚下车的军官是简单的一套雪地迷彩服,看那个样子显然也是只是打底衫+制式毛衣的风格。关键在于,这个军官的领章显示,他是一个陆军上校,而左臂的肩章则说明他隶属总部。
迎接的军官当中,余明家的军衔不是最高的人,陆军中校而已,军官当中有上校,但是却是他率先走上去,举手敬礼,后面的军官跟着纷纷敬礼。
“李团长,一路辛苦。”
余明家放下手,伸过去和上校握手。
“让大家久等了。”
这个隶属总部的,却是李路,他的军衔,从少校变成了上校。而那个彪悍的上尉,却是李路的警卫参谋老酒。此时,车厢里不断走下来军官,全都是李路的心腹部下。
苏长城、杨柳、秦国华、木暮生等人。
这是701团的李路系军官。
“李团长,请。”
待李路和众军官一一握手之后,余明家介绍完最后一个军官,引着李路朝候车楼走去。
镜头在一行人逐渐走近候车楼中逐渐模糊,回到了三个月前……
苏联解体之后,李路在莫斯科做下了红色计划主体部分的最后一个指示,便奉命回国。
他接到命令参加了最高统帅部委员会议,作为红色计划的执行者向委员们汇报了红色计划主体部分的执行过程以及收效。这个会议一连开了三天三夜。
在上交了一份红色计划收获清单之后,李路同时递交了一份关于苏联解体之后,华夏社会主义道路怎么样走下去的报告。他在报告里面坚定地认为,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改革以及军事变革是富国强军的根本。
他列举了南港、邻港两地的经济发展,以及101大队和701团的建设成果作为依据,详细地阐述了开放改革是富国富民的唯一选择。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军队现代化建设又是国防建设的主体部分。
显然,李路的重点在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