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小说作者初高中都是同学,那时他在写作方面已初露锋芒,有好几篇作文被名家欣赏,登入全国少儿习作选与报纸。家学渊源的他儿时就酷爱文学。我知道他一直梦想写点什么。但造化弄人,他转学了理工,不由让人扼腕相叹。如今看来,理工科的严谨,并未影响他优美的文辞、浪漫的遐想,却令他对遣词造句一丝不苟,也令他对作品几条主线梳理得清楚明白。理工科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使他的第一本小说选了与众不同的题材。说实在的,写先祖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写中原大地上科学技术展这样的题材,倒是我盼了多年盼不到的。当然,这个题材难写,容易写得刻板枯燥,读之索然无味。不过我对作者能否把这样的题材写活并不担心,因为他时有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奇思妙想。我们都在大学教理工科,几十年的教学,天天在使用英文,看到他的中文功底仍然这么好,真是让我吃惊。小说驾驭语言举重若轻,娓娓道来而摄人心魄,这就是我写书评的动因。我尤其希望将此书广泛地介绍给我所有的海外朋友,她将是海外游子热爱祖国文化的见证,也是华夏文明对海外游子的又一次召唤。
有人说,爱情是文学作品的第一永恒主题。《沥泉》中,爱情不是第一主线,但作者不能免俗,还是写了。可与不少时下的作品不同,主人公的爱情虽然扣人心弦令人遐思,但并非花前月下无病呻吟。如果说小说写历史,写华夏文明的传承,写先祖的明创造,写国人的骨气,都与作者在美国多年的生活无关。写爱情,小说多少受了好莱坞的影响。好莱坞以与观众的共鸣为目的,它所宣扬的爱情观其实就是美国主流社会的思想。《沥泉》的爱情,令人感念人生的艰难,更令人向往和平。
说到好莱坞,它抓观众的手法其实就是“悬念”。剧情的展要让人捉摸不定。第一次大家可能这样猜,而它的结果却完全相反。。第二次大家知道剧情的思维方式了,反过来猜,那么它再反回去。一个剧,七扭八歪,多半反它个六七次。《沥泉》却不同,你不用猜,答案自在:风箱反正是明了,仗总归是胜了。可是,这些个结局怎么来的?我感到作者的安排是巧妙的,也是深刻的;是顺理成章的,又是千奇百转、曲径通幽的。这乃是文学大家的手法,而不是好莱坞的套路。
描写宋朝的事,不可避免要半文半白。我劝年轻的读者稍有耐心,毕竟作者刻意少用生僻的字与词。看过两章后,小说的语言就会熟悉,我们就会赞赏作者的语言功底。因为小说的语言华美而不做作,读之赏心悦目,读之令人感叹中文的优雅与博大精深。
《沥泉》初读,虽常有忍隽不住,但因情节抓人,总想一气呵成。继而,感到少了点啥,再看,或感叹明成就之艰难,或同情主人公故事之凄美,心中多少有些委屈酸楚。而掩卷回味,复感逻辑清楚,道理明晰,不由思之通畅,笑容满面,击案叫绝。为什么复读会这样?西方有人说,当现人性善时,你就在原地进了一步;更现人性是恶的,你就在原地进了十步。我要说,进而力抑恶扬善的时候,原地便有百步的前进。《沥泉》在老子“三生万物”之后,写坚持;如何坚持,写规矩;如何规矩,写矫枉。如此说教,却不着刀斧之痕,但这只是文学艺术上的美妙。而对人生如此深刻的观察,才是作者思辨的结果。除此之外,我还要说,一部作品,如果宣扬了善举与英雄,它在原地就进了一步。如果讲了这英雄的成长、那好汉师从何方,原地可有十步之进。而《沥泉》写到,一个真正的好学生,都不是老师教而是自学出来的,这个前进,便不止百步了。
所以我说,《沥泉》是多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小说,值得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