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与南宋同行 > 第二百五十九章 井盐和海盐之争

第二百五十九章 井盐和海盐之争

秦国太守李冰因设计、建造都江堰而闻名于世,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开创了凿井汲卤煮盐法。

到了汉代,川西平原上陆续开凿了很多盐井。盐业成为支柱型产业,人们找盐也从平原逐渐转向丘陵。

“架影高低筒络绎,车声辘轳井相连”的景象开始出现。

四川地区的井盐源远流长,这时的英县卓筒井创始于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要早八百多年。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

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能汲取浅层盐卤。

到了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

卓筒井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

这一种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

古人还将大楠竹去节,尾套接,外缠麻绳。涂以油灰,下至井内作为套管,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

取卤时,以细竹作汲卤筒,插入套管内,筒底以熟皮作启闭阀门,一筒可汲卤数斗,井上竖大木架,用辘轳、车盘提取卤水。

前文中提到过,半大小子古剑山还看到过煎熬井盐的情景。

如果海盐也是煎熬的话,两者成本差不上不多。

虽然井盐还要打井,似乎费了成本,但是他们抽取天然气来煎盐,省了柴薪钱,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地理上的优势……从扬州运到这里的海盐,回为加了路费而成本更高了。

刘整想要从井盐商那里下手了,因为大头目忽必烈真急了……

夔路行省兼安抚使刘整召集来大小盐商,共商造船大事。

当他露出要盐商资助的话风后,有个带头的盐商战战兢兢提出了一个要求,说:“安抚使大人,如今那荆湖北路和京西南路两路中,海盐售卖猖獗,为挤压我等,将海盐价钱压得极低……更有所谓的精盐,又不知道是从哪里淘来的……现在井盐售卖艰难。”

盐商所言是真事,夔路行省兼安抚使刘整一听便明白了,现在是怪了,海盐莫明其妙的出现在那两路不说,在夔路行省地区竟然也售卖的……

接着那些盐商们七嘴八舌的说,我大元绝不产海盐,定是那宋商所为,他们一定是别有用心才会把盐价卖那样低……

这时,刘整不得不问了一下盐价问题,结果他大吃一惊啊,竟然比井盐还便宜!

他冷冷地问道:“你们可知道他们是哪里来的盐商?”

带头的盐商恭恭敬敬地说:“就是那襄樊地区的吕氏商家……他们肯定是强买强卖而来的,不是这样,如何能有这个价钱……”

这个时候,刘整的大局观就来了……他仍然冷笑着说:“如果真是强买强卖而来,十几年前他们吕氏家族就能做大做强了,还用等到今天,这里面定有原因!”

后来一查,果然是有原因。

吕氏商家借用运送军资的机会,同时私载数千石海盐,其中还有一种精盐,在襄樊地区大卖,而且,人家的海盐先前就比他们的井盐便宜很多,他们的商家还是加价卖的,哪里有什么别有用心压低价格?

刘整冷笑着对重新召来的盐商们说:“人家海盐如何能那么低,而你们又为何卖这样高?为人为商,不可过于贪婪……”

一大帮子盐商叫起撞天屈来。(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