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要大婚了!
这个消息风一般刮过京师,让百姓们茶余饭后闲谈时又多了点谈资,一般人只是在言语间羡慕皇帝艳福,但京师中一些对此门清的掮客却在议论今次不同以往的选后程序。
以往的选后是派遣宫中宦官到全国各地去挑选十三到十六的年轻少女,这是海选,之后就将海选后的五千名少女带到京师,进行进一步甄别,在经过一系列的负责程序后,选出三名少女,让皇帝钦定皇后。
然而,如今到了天启帝这里却不同了,宫中现在只有千来名宦官,仅仅够做事,根本没多余的送到外面去,故而就不派遣宦官了,海选人员由地方官申报,送于京师,参加选后。
在以往选后的程序中,通常会大量的收录宫女,而这也是很多民间家庭听闻皇帝选秀,就纷纷嫁女的缘故,谁都不想将自己的闺女送到深宫大内去遭罪。然而这次不同,这次仅仅只选一后二妃,共三名青春少女,其他的若不入选,全部给予一定银两,遣返回家。
经过朱由校的整改之后,紫禁城的服务人员都有定数,宦官只留下了一千人,而且以后不再增加,当这批老去死去之后,宦官将逐渐消失,其他的事务,全部采用雇佣制度,粗使活计雇佣壮妇,至于宫女之类的,则签订雇佣合同,雇佣三年,三年后放归回家。
在朱由校的设想当中,紫禁城会逐渐成为一个办公场所,宫女之类的服务人员会逐步减少到一定的数量。
今次打不通以往的选秀活动,让所有民间家庭都放心下来,既然不选宫女,那就不用急着嫁女儿了,彩礼收不到不说,还要贴一大笔嫁妆。至于要选的一后二妃三名女子,很多人并不放在心上,在他们想来,这种事很自家根本联系不起来。
只有那些想要博一场富贵,且家中有漂亮女儿的人家,才会对这件事上心。至于官员,在看到这次选后活动的原则是自愿后,也都放下心来,他们只是在县中布了一个公告后就不再理会。
当然,他们并不是一点都不作为,毕竟是选后,万一自己推举上去的少女成了皇后呢?那自己不是能落到一份香火之情么?奔着这样的投机想法,各地知县知府都搜集打探,弄了几个高品质送上去。反正皇帝又没规定数量,自己送了就算完成任务,谁也说不出什么,成与不成,全都在天。
河南祥符县就生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知县得知皇帝选后的消息后,他立刻就想到了治下张国纪之女,传闻此女仪容端庄,且贤惠有加,年纪轻轻就知道帮助父亲照顾弟弟妹妹,绝对的贤良淑德。
知县当即就匆匆忙忙的找到了张国纪,将此事一说,开始张国纪还有些犹豫,但等听到只选三人,余者归家后,他立刻就同意了。
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由官府出门,女儿的安全不用担心,若果选上了,自己父以女贵,今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算没选到,女儿也会回来,这次经历权当做开拓视野,出门历练了,有了这种体验后,说不定女儿以后还能嫁得更好。
将这些关节想的通透后,张国纪立刻就同意了,就这样,虚岁十五的张嫣小萝莉被送到了京城,将和其他来自各地的美女们竞争。
选秀是件大费周折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全国活动,想要到得最后,起码要三个月的时间,故而朱由校度过了最初的害羞后,便不再理会,将事情全权交给了内阁负责,而似乎辅李汝华对此事尤为关注,亲自领导下来,主持选后的活动。
在这样的情况向,朱由校又有点无所事事了,不过他却不敢在搞任何的改革,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度,改革也是如此。今年实行的制度已经很多了不能再改,再改会让人措手不及,接受不能的。
现在应该改变高歌猛进的策略,要镇之以静,静待之前的措施扎根,运行,成熟,挥应有的作用。
河北省在慢慢走上正轨,新机构正在挥作用;大京师城防军正在往燕山和长城扩张,接收那里的关卡;南直隶正在划分,南京六部的官员统统留任地方;辽东去处了外患,正在孙承宗的主持下,大力移民,大力展,全面实施朱由校的新制度。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时间,整个大明帝国,内阁,大都督府,都绷紧了弦,在高速的运转着,此时实在不适合增加任何任务了。
当然,朱由校不是就此开始玩乐了,他很快就找到事情做了。
当时在天津时,有一名叫李之藻的官员向他建议,应该开设更高一级的学校,让那些从盐场小学毕业的孩子们继续深造,学习更高深一步的知识,这样才能挥更大的作用。
朱由校一听就觉得很有道理,之后他就将李之藻带来回来,在研究钢铁龙骨技术之余,天宫研究院的人也尝试着编写课本。